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在逶迤东去、美丽的长河河畔,藏品十二万余件,涉及书画、织绣、陶瓷、玉石、竹木牙角、漆器、钱币等,门类包罗万象。馆址所在地万寿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五年(1577),是明清两代皇家祝寿的重要场所。经过五年大修,北京艺术博物馆于9月16日正式开馆,“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作为改陈的重点展览亮相。
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形态多样,但目的都是为了祈福,其中祈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寿,久也”,由追求长寿而衍生出的各种风俗绵延久远,所形成的祝寿文化,在社会和历史上涵盖范围很广,上至皇亲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祈寿、祝寿所及的题材亦光怪陆离,上至仙佛,下至鸟兽花木,芸芸万物,甚至对古代社会的物质、精神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聚物续永年 中国人对寿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寿诞仪式的举办,还通过食具器皿、陈设摆件等生活用品来渲染祝寿气氛及传达祝福。最重要的是这些器物随后便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强化着人们对“寿”的祈望。
在生活器物上的寿文化的表现样式繁多,种类也极为丰富。就其祝寿图像题材的构成而言,包括神话故事、仙人、动物、植物及诸多意向化、抽象化的元素,从赋予生活用具以吉祥寓意上看,吉寿的寓意大大地拓展了器物的文化内涵,其中谐音、指代、象征等特有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譬如在寿文化的图案中有很多的仙人,如寿星、八仙、西王母、麻姑、东方朔等,其源流在魏晋时期,因为道教的传播,寿与仙的观念重叠,求仙就代表求寿之意。“群仙祝寿”的典故描绘的就是西王母寿辰之日,在瑶池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前往瑶池赴宴祝寿的场景。该题材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典型的是传说中的八仙、寿星等神仙人物共赴西王母寿宴的场景;另一是由竹、桃、灵芝、水仙和寿石等组成图案暗指祝寿。
粉彩群仙祝寿图盖碗(图1),清道光,碗外壁和盖面绘粉彩群仙祝寿图。碗身绘寿星、东方朔和八仙,表达了祈盼长寿安康的美好愿望。盖钮和碗底中心皆书红彩“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斗彩海屋添筹图碟(图2),清乾隆,碟口沿内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底绘主体纹饰“海屋添筹”,寓意“添寿”。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碟外壁线描缠枝宝相花和蝙蝠,红彩填蝠,寓意“洪福”。“海屋添筹”语出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卷二。称海中有一楼,内贮世间每人寿数,用筹插在瓶中,如令仙鹤衔一筹入瓶中,即可多活百年。遂海屋添筹成为祝颂长寿的常用题材,多应用于工艺品装饰。
雅意绵延 书房条案上常用的笔、墨、纸、砚等常常带有吉“寿”寓意。在这些物件中,文人阶层融入了自己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为寿文化融入了道德、情操、品格等带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符码。
汪乾章监制“八仙图”墨(图3),清晚期,墨面框内分别彩绘八仙。墨背框内填蓝楷书“逍遥啸傲全真友,遥见弧南光炷斗。翩然□萃出篷瀛,托跡烟云成不朽。乾坤止在画图中,鐺煮山川世希有。芝盈筐筥枣如瓜,介寿称觞侑春酒”。墨侧阳文楷书“汪乾章监制”。墨顶阳文楷书“五石顶烟”。
象牙微雕五老观图笔筒(图4),清,笔筒外壁雕五老观画图。“五老”是宋仁宗年间闲居在睢阳(今河南商丘)的五位“高级退休官员”,他们分别是杜衍、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他们中有宰相级别的官员,五位老人年龄都在八十岁以上,最年长者94岁,在那个时代实属罕见。五位老人退休后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见到睢阳风光秀美,便在那里结社赋诗,安度晚年,一直为后人所向往。
锦绣华章 早在汉代,寿字就已经出现在织绣品上,此后以寿为主题的纹样不断演变,成为中国人寄托延年益寿的传统吉祥纹样。锦绣织物除了用作袍服之外还可用来悬挂厅堂烘托气氛,同时又可以作为包装材料甚至书籍字画裱装的面料。
绛色团寿纹织金纱女衫(图5),清晚期,以绛色纱为地,周身遍饰织金团寿纹。左右腋下饰为如意头形状。
绿地方棋寿字双层锦经皮(图6),明中期,绿色地上织方棋几何骨式结构,在中心圆环内饰篆体“寿”字,四周空格内填入如意云纹及朵花图案,寓意长寿如意。经皮上贴题签“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祈寿随身 古诗有“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的诗句。配饰上寿的纹样,在装饰手段的运用上倾向于简单纹样重叠组合的方式,在立体装饰上选择小巧的植物、动物纹以及变形寿字。其中以金、银、玉器等名贵材料为载体的配饰不仅作为美化自己的装饰,还被用来彰显个人的地位和审美趣味。
青玉福寿纹扁方(图7),清,扁方顶端阴刻展翅的蝙蝠纹,蝠头望向一阴刻团寿纹。
青白玉福寿双全坠(图8),清,坠上雕两只蝙蝠爬伏于一大一小两只桃上。两只桃子、两只蝙蝠,寓意“福寿双全”。
笔下有“南山” 祝寿题材的书画在汉代和魏晋时期兴起并传播,早期的图像大多风格质朴、民间趣味浓厚。到了五代两宋时期,由于皇室贵胄庆贺寿诞的风气盛行,随着对奢华生活的追求,祝寿题材的图像及其审美趣味,渐渐呈现出铺张华丽的气息。另一方面,宋元以来文人审美情趣的兴起,又使得在寿庆礼俗中对长寿吉祥的祝福,对做寿者本人品格、节操的赞誉常常融汇了诗词雅趣,这种化俗为雅的文人风气也同时投射在了祝寿书画题材和风格的衍变中。
慈禧太后御笔“颐寿”字轴(图9),清,慈禧书,纸本。此幅行书,墨笔书大字“颐寿”。画面正上方钤“慈禧皇太后御宝”(朱文)方印。《易·序卦》记:“颐者,养也。”颐寿即为百岁,意为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富贵耄耋图轴(图10),近现代,曹克家、于非闇绘,齐白石题,纸本,设色。此图绘猫、蝶戏傍牡丹花,是象征长寿富贵的寓意画。本幅款识:“秋母南太夫人七旬大庆,汝贤写狸奴,丁亥六月拈吉语恭祝,非闇照并记。”画面钤“曹克家”(朱文)、“于照之印”(白文)、“非闇”(朱文)、“富贵野逸”(白文)。另有齐白石题“富贵耄耋,秋母南太夫人七旬大寿,八十七岁白石,我奉四字甲亥。”钤印“齐白石”(白文)、“吾草木众人也”(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