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遗产助力共同富裕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运河遗产助力共同富裕

——记大运河(宁波段)“守富、承富、创富”之路

08B20221028C_缩小大小.jpg

大运河(宁波段),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重要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它既是沿线百姓安家立业、衣食丰足的源泉,也是仕商行旅北去南来、纵横四海的通衢。大运河,历经千年沧桑变迁,润泽整个中华文明。

宁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直以来,对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做好运河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运河当代功能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在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千年运河千年流,碧玉环中藏清流;千年运河千年修,桃花渡里出远岫……”

一首清新质朴、轻快悠扬的歌曲,在千年运河古镇宁波慈城上空响起,拉开了第二届“同一条运河——浙东运河杭甬对话”系列活动的序幕,也唱响了大运河(宁波段)助力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作为浙江省重点培育打造的具有一定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IP——“同一条运河”系列活动,赋能“精神富有、物质富裕”双向发力,诠释运河精神、发挥人文优势、激发遗产活力,一经推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获不错的口碑,现已成为展现浙江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窗口。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浙江成为我国第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宁波也坚决扛起了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使命担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南端唯一入海口、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宁波始终致力于严守运河遗产之富、价值之富、人文之富,全力夯筑千年运河的“守富、承富、创富”之路,积极打造“守本务实,开拓创新”的运河文化传承之路,让大运河(宁波段)以一种更明确的定位与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之中,融入服务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踏踏实实走好富有宁波特色的运河遗产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之路。

强化保护,共守运河之富

大运河(宁波段)支渠交错、遗存丰厚、源远流长,“近入乡野,远出大洋”的水运网络四通八达。运河沿线孕育了极具代表性的阳明文化、商贸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等特色文化,保留有绵长的河道和丰富的水利工程、航运设施、聚落遗产、生态景观等遗产要素,承载了诸多科学创新技术,在浙东乃至中国文化宝库中留下了深刻的宁波印记和宁波表达。其中,作为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点段有3处,河道长约34.4公里;被公布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点有13项28处,分布于沿线的6个区(市)。共守运河之富,保护好运河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共建遗产保护立体矩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当好“共富窗口”模范生塑造文化内核。

科技智守,强化精准与效率。在“互联网+”背景下,重点推进大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和推广。2014年,全面启动大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程;2016年,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率先完成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总平台数据实时对接互通工作,为宁波运河遗产的数据管理、风险研判、对策建议等提供国家级的智力支撑。同时,构建起专人定点巡查、专车全线巡查、无人机智能巡查为主要方式的陆空互补、纵横成网的巡查体系,对复杂地块、重要区块和敏感区域定期开展航拍作业,第一时间发现影响运河遗产安全和景观环境风貌的行为,第一时间做好调查取证、定性定量工作,实现“科学化决策、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管理目标。截至今年10月,已完成《监测情况报表》4000余份,实施移动巡查500多次,与国家总平台对接各类遗产监测数据近8.5万条。由此,宁波成功建立起“数据翔实、研判准确、预警及时、防治到位”的遗产动态管控长效机制。

法治严守,凸显规范与程序。宁波在申遗过程中公布了《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规划》(2012年)和《宁波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2013年)。申遗成功后,以建立“法律法规-保护规划-规范规则”有机管控体系为目标,持之以恒地推动立法保护和法治管理。目前,已编制完成《大运河(宁波段)保护管理规划》《宁波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修订《宁波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同时,为明确运河保护区划内异况处置管理的规范与程序,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置,制定了《大运河(宁波段)遗产巡查异况处置规则》;为普及运河遗产保护管理的重点内容和“法之所禁”,编制了《大运河(宁波段)遗产河道保护管理手册》;为系统深入阐释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和保护要求,建立完备的遗产标识系统,其中,遗产标识牌4处、国保单位标识牌21处、解说牌8处、界桩184个,所有界桩增设了GPS定位系统。此外,作为宁波运河遗产重点区(市)的江北区和余姚市还积极探索运河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全力为宁波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强化传承,共享运河之富

大运河(宁波段)沟通南北、辐射东西、通江达海,在中国大运河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它是最能展示“脉络城市、融通江海”格局的河段,成就了宁波在古代东亚文化交流板块中的地位和影响,使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在保护中谋发展,以发展促保护,构建系统性、全方位的遗产保护新格局,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宁波运河文化传承的时代内核。共享运河之富,加强沿线城市联动交流,深化社会公众全景式认知,实现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

群策群力,更新认知筑基础。以线上直播对话为主要形式,融入“一带一路”“杭甬双城记”等重大战略,持续举办“同一条运河——浙东运河杭甬对话”系列活动,携手来自北京、杭州等地的专家学子“云游”大运河,共商共议“护河”之策、“富河”之路。以“普及亦保护、传承在生活”为理念,编制《大运河(宁波段)基础知识科普手册》,成立宁波世界遗产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专家工作室,开设运河·海丝文旅讲堂、运河文化讲堂及文化遗产志愿者云课堂,全方位、多元化打造宣传教育阵地,全力夯实保护传承社会基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作家与艺术家以“运河风情·宁波记忆”为主题,开展“寻找大运河宁波记忆”短视频拍摄与展播活动、“浅喜深爱,共品人间烟火”运河沿线采风创作活动,编辑出版《运河棹影》主题采风作品集,开展“运河中秋夜”主题诗歌朗读会,强化公众对大运河(宁波段)的印象和认知,让运河文化在全民共享中常看常新,尽展风华。以项目化德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建小河长学校联盟,持续推出“解密大运河公益宣讲”“保护大运河立法宣传”“行走大运河实地研学”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运河遗产魅力,全方位宣传运河保护理念,通过广大青少年多元化的视野和表达,实现运河保护宣传的代际传承。目前,宁波有逾千名民间河长活跃在护河一线,他们当中既有学生群体,也有热心市民,已成为守护运河、宣传运河的重要力量。

集思广益,拓宽领域铸底气。在大运河(宁波段)遗产资源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调研等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大运河(宁波段)价值谱系构建,不断加强运河河道水系、水工设施以及与运河相关的山川风物、人物事象、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艺文逸闻、传说故事、地方特产等研究,“精、准、专”地展示宁波运河的亮点与特点、地位与贡献,阐释好、弘扬好中国大运河中的宁波元素、宁波精神、宁波力量。以做好资源再挖掘、价值再研究、元素再创作“三重唱”为基本思路,多视角、多维度地挖掘、研究、阐释运河文化遗产,全力助推多层次对接、宽领域协作的传承新格局。纪录片《大运河上的宁波》荣获浙江省优秀长纪录片丹桂奖、主题曲《同一条运河》一经推出即受广泛称赞。以建立“宁波运河文化遗产价值再创造数据库”为目标,坚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理念,聚合跨界资源,持续推进遗产资源关联性、可塑性和应用性研究,深度联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新浪微博、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大力推进影视、传媒、文学、艺术等领域(行业)的素材挖掘、价值提炼和信息组织,联合全媒体开展“行走大运河”“再走大运河:我们的生活”等直播采访,让宁波运河在领域共享和行业共享中常用常新,异彩纷呈。

强化利用,共创运河之富

大运河(宁波段)通江汇海,穿城走镇,水道悠长,清澜徘徊处,土脉膏腴,市镇布列,四时有观,是甬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地带。千百年来,以“三江六塘河”为主干的运河水系,深刻影响着甬城的空间格局、景观风貌和民生水利、市井风情,既是润泽甬上百姓的水脉,更是传承甬城历史的文脉。共创运河之富,吐故纳新、生生不息,让运河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勃勃生机,为国际港口名城建设奠定战略优势。

集中力量,建设好大运河标志项目。以复线渠道、潮汐水道、商贸通道、外交孔道、海运要道等为关键词,以节点河道、水利工程(碶闸堰坝堤塘)、航运设施(津渡桥梁码头)等为主要对象,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目前,以展示宁波“塘河水利”“塘河外交”“塘河生活”为主的西塘河文化公园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深挖甬江北岸近现代工业遗存,展示宁波河海联运下的“码头文化”“渔业文化”“仓储文化”的甬江北岸白沙段滨水创意园正在建设中。此外,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和《宁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概念规划》目标定位,宁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以“一脉三片多组团多线路”空间发展为格局,着力打造“一馆二带三公园”(即河海博物馆、西塘河运河风情带、刹子港运河绿化带以及压赛堰运河遗址生态公园、大西坝运河遗址主题公园和小西坝运河遗址湿地公园)核心展示体系,同步推进水利水运、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系列工程,共建一条“林水相依、绿廊相连、文脉相承”的大运河绿色长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共享。

长远谋划,打造好大运河旅游廊道。以《大运河(宁波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引领,在标志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宁波运河沿线文化廊道、景观廊道和生态廊道的建设情况,稳步推进宁波运河观光旅游廊道的总体建设。聚焦“新时代文化高地和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发展目标,结合水道+古渡(古埠、古码头)+古镇(古村、古街等)文化资源,首推一批展示宁波大运河“海韵”“商韵”“书韵”“文韵”“禅韵”的重点旅游项目。目前,“河海文化第一体验地——宁波三江口”夜游项目已基本成熟,“顺着运河来看海”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亦已稳固。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慈城、历史文化名村半浦古村、大西坝古村等运河聚落遗产相融合,与宋韵文化、唐诗之路等特色文化相贯通的宁波大运河文化旅游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此外,宁波还致力于大运河非遗谱系传承与保护,广泛发动非遗传承人、中华老字号、非遗工坊以及相关企业共享“非遗+旅游”融合场景,定期举办“非遗赶集”“非遗展演”等活动,积极为运河沿线非遗文化搭建有效传播平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运河(宁波段)历经千年风雨,虽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遗憾,却是水道依旧,碧水长流,并在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这是宁波人世世代代的财富,弥足珍贵。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条兴港兴城、利国利民的千年河,是新时代宁波文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执笔:杨晓维 张亚红 孙宇航)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8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