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刘国斌先生新著《文博情缘·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探索》,翻开扉页,洋洋大观,129篇文章,100余幅图片,几乎贯穿了作者三十五年来辛勤耕耘于文博沃土的人生历程。近400页30万字的篇幅,大气的装帧设计,加上54幅书画作品营造出的艺术意境,让人顿感朴实厚重。翻阅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页,浏览图文并茂的内容,仿佛看到一片金黄的稻田边,一头老牛在夕阳下悠闲食草的画面,不禁联想起北宋诗人孔平仲的七绝《禾熟》:“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自1985年从海军某部退役进入武汉博物馆筹建处起,刘国斌已在武汉市文博系统工作了三十多年。从韶华青年到步入中年,从一名文博新人成长为文博研究员,从一个基层工作者成长为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馆长,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稳重。
《文博情缘》集聚了刘国斌三十余年来的工作及艺术成果,分为“理论篇”“文物篇”“社教篇”“宣传篇”“艺术篇”五个部分。
“理论篇”撷选的29篇论文来自作者数十年来的著述,其中大部分发表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内容涵盖博物馆发展建设、展览、教育、文旅融合以及大禹文化研究与保护等各个方面。“文物篇”介绍武汉市各家博物馆、纪念馆各个时期推出及引进的文物精品展览,原汁原味,言简意赅。社会教育一直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社教篇”从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各家媒体的数百篇新闻通讯中精选而出,呈现了武汉市文博领域社会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面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宣传篇”包括武汉市文博界历年来的热点聚焦、文物逸史、人物采写,其中仅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刊发的新闻稿就有近50篇,不仅助力了武汉市文博事业的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武汉文博系统在国内文博领域的知名度。难能可贵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刘国斌潜心书画艺术,创作的书画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庋藏,有的还作为礼品赠送给韩国驻汉领事等外国友人。“艺术篇”遴选了作者部分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翰墨丹青,赏心悦目,无不充满美好的艺术旨趣。
《慎子·知忠》曰:“庙廊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之腋。”正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点滴积累、厚积薄发,才有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累累成果。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它是我数十年从事文博工作研究与实践的结晶。”阅读《文博情缘》,体验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文博之旅,诚如斯言!
(刘国斌《文博情缘·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探索》,
文物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