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考古百年
“繁星满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策展手记
2022年9月1日,在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郑州启幕当天,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金宝搏网站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市文物局协办,郑州博物馆具体承办的“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开展,展览集中展示了现代考古学扎根中国后的百年足迹和丰硕成果。同时推出的还有“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示河南地区百年间的重大考古发现。这两个展览汇集全国21省79家考古文博单位,展出来自全国的精品文物889件/组,其中珍贵文物200余件/组,其中,部分文物为考古发现后首次向公众展出。
2021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三门峡,在崤函大地,召开了“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和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大会期间,由中国考古学会、金宝搏网站下载 组织开展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正式揭晓。
为展现一百年来中国考古的丰硕成果,展现一百年来中国考古人面对荒芜和枯寂,接续奋斗,“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破解一个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构建完整的中华文明体系,展览的主、承办者在“双百周年”纪念活动前后便积极运作,酝酿筹办一个能够展现中国百年考古成果的大展。虽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原因,展览方案的审定、布展施工、文物借展等曲曲折折,但最终在“博博会”期间闪亮呈现,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拉开帷幕。
以点带面,以“百年百大”为基本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叙事结构
展览是为配合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设计。从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来,一百年的历程,几代考古人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所取得的成果,可谓琳琅满目,很难在一个展览中一一呈现。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最终以备受关注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入选项目为切入点,以“百大发现”为基本内容,以点带面展现百年考古前进足迹和丰硕成果。一是解决了展览的边界问题。百年成果浩如烟海,不是一个或若干个展览所能穷尽的,一百个考古大发现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叙事。二是“百年百大”是经过国内考古学界知名专家多轮讨论推选产生,经过各考古单位申报、各省市筛选、活动组委会组织全国专家初评、终评等,因此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更具有权威性。三是“百年百大”在遴选过程中已充分考虑了入选项目在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和意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百大考古发现中脉络清晰。展览重在阐释考古发现的价值及研究成果,展示中华文明演进的辉煌历程,憧憬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未来。
着眼于中华百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宏大叙事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时间段来看,旧石器5项,新石器33项,夏商10项,两周15项,秦汉16项,三国至隋唐9项,宋辽金元9项,明清3项,涉及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的各个时期;从区域上来看,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市。一百个考古大发现,每一个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承载着中华民族不断线的、永续发展的文明史。
我们将百大考古发现,根据时间的逻辑分为四个单元展示。
第一单元:远古的根系——旧石器时代考古。“我们从哪里来?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根基在哪里?”考古发现证明,中华大地早在距今20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这里的古人类及其文化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以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等为代表的古人类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探源——百年新石器时代考古。仰韶文化的发现与发掘,掀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出的33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反映了距今1.3万年到3800年期间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过程。
第三单元:展现三代王国的文明——夏商周考古。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初步定型的时期,又是中国古老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时期。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周原遗址、丰镐都城遗址以及众多东周列国遗址遗存的发现与发掘,彰显三代青铜文明、礼乐制度、都城文化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三代,中华璀璨文明的奠基时代。
第四单元:揭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百年秦汉至元明清考古。秦汉以来形成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格局,惠及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凝固并延续中华民族不断的文脉。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万里长城的巍峨与永固,儒释道文化的共存与发展,帝都的宏大与繁华,帝陵的神秘与森严,丝绸之路的开启与延伸,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无不展现帝国时代的辉煌与荣耀。
四个单元前后相继,互相关联并融为一体,向观众勾勒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作为“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的姊妹篇,“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同时亮相。百年间,河南考古同样是硕果累累。获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遗址中,河南有14处入选,其中包括舞阳贾湖遗址、渑池仰韶村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等。河南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承载地。一系列重大发现,证明了河南是人类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华夏文明之源,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表征,是中华民族与文化的融合之地。
展览副线,展示百年考古历程
在展示百大考古成果的同时,展览以副线的形式,通过百年考古大事记,以图文、电子查询等形式,构成百年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学发展历程的时间轴,形成考古成果矩阵。这其中既包括重大发现,又有考古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如夏商周断代工程、文明探源工程等,还有机构设置、人才培养等,将展厅内没有办法或不宜展示的有关学术史、学科发展史的关键节点,在副线中延伸展示,有兴趣的观众可自行阅读查询。
为增强展厅内观众互动,与百年考古时间轴相对应,我们模拟营造早晚递进的考古现场。即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考古现场,递进到21世纪新时代的考古工地。从考古工具、考古方法、考古环境、考古工作者精神面貌的变化,展现百年考古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运用数字技术营造沉浸式体现空间,大体量、贵重的仪器设备采用虚拟展示的手段,实物和光影综合呈现,让观众选择不同的考古人角色,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感受考古的氛围、考古工作的艰辛和深奥,敬仰考古人。
多样化展示,办观众看得懂的展览
展览从立意上,是通过百年百大发现,展示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带领观众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但如何将专业的术语、专业的知识转化为观众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如何将多线条、多维度的空间和内容层次化、简洁化、明晰化,除了追求展览空间和叙事的内在逻辑性之外,有意识地加引导以及根据展览需要而做出的展览形式的变化,多样化展示手段的应用成为必要。如为了表现不同历史时期全国各地历史文化发展状况,我们采用交互式投影,展示重要遗址、重大发现地的地理分布;在一些非常重要的遗址发现的展项中,如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石峁遗址、二里头遗址、三星堆遗址等的发现,增加视频播放,让观众进一步去感受到发掘地摄人心魄、激动人心的现场氛围。多媒体查询,能够让观众检索到更多的出土文物精品以及百大发现之外更多的考古知识和信息。为了让观众能够对一系列重要发现有一个更深刻的记忆,我们在每一项重大发现前都有一段高度提炼和概括性的评语,如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泥河湾,一座展示距今170万年至1万年间东亚人类演化历史的天然博物馆”;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浙江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华万年农业定居的实证”;河南渑池仰韶遗址:“仰韶文化的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等等。简短的评语对一个遗址来说不一定全面系统,但它确实能够方便观众聚焦和记忆,并且在形式设计中加以强化,去回应百年考古如何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考古专家的悉心指导,为展览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
一百项考古大发现,不仅仅是精美的、令世人惊叹的文物呈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往往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构成中华人类史、中华文明史中的关键一环。因此,在展览中叙事结构的严谨性、语言和形式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至关重要。展览筹划过程中,金宝搏网站下载 、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博物馆等先后召开五次线上或线下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北京鲁迅博物馆首席研究员李耀申等给予指导;专家们就展览的主题、框架体系乃至展览标题、每个单元文字的表述都给予了细悉心的评审和指导。尤其是在展览文本形成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朱岩石等,从专业的角度再次给予指导。专家们的评审非常认真、细致,他们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严谨的专业精神令人钦佩。从他们的身上,能够切身地感受到百年来一代代考古人肩负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精神等优良传统的传承,这也是蕴藏在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中的又一文化精神和文化力量。
展览从策划到得以呈现,历时一年多,但它所展示的,却是一百年中国考古人的奋斗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展览之所以获得成功,离不开主办、协办各方的团结协助,离不开各参展单位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承办单位郑州博物馆强而有力的组织和协调,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看似正常的布展、借展、运输等问题变得曲折而复杂,但最终他们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圆满的答卷。为期三个月的展览,展期行将过半,展览终将谢幕,但展览筹办过程中的团结合作精神永不谢幕,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永不停歇。步入新百年的中国考古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的考古人,继往开来,赓续前贤,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道路上再起航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