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精耕细作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责任田”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李晓林 卢诗贵

微信截图_20230113172212.png

微信截图_20230113172218.png

微信截图_20230113172223.png



四川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影响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呈“一线(长征)二区(川陕苏区、伟人故里片区)多点”分布形态。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均有不同时期的革命文物遗存,12个市州57个县被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93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居全国第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4处、居全国前茅;拥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123家,馆藏革命文物5万余件(套);长征文物资源丰富,不可移动长征文物、长征主题博物馆纪念馆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文物资源大省。





今年6月,四川省正式施行《〈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办法》,这是继2021年7月施行《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后,四川省在建立健全革命文物工作政策矩阵方面的又一力举,使之成为全国率先制定红色资源保护相关法规及配套实施办法的省份之一。

多年来,四川省持续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力度,革命文物底数逐步摸清,革命文物工作政策效应日益凸显,革命旧址修缮保护日渐加强,革命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利用水平不断提升,革命文物宣传教育功能日益彰显,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迎来大发展“黄金十年”。

注重“精准”谋划,不断夯实革命文物工作基础

近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一批12处“红色草原”名单,四川省红原草原、松潘草原、甘孜草原3处草原上榜,全国最多。

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在于四川省持续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调查的务实举措。他们通过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过草地留下的经典红色故事和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开展草原地区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摸清了草原地区现存5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1500余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效推动了“红色草原”革命文物的科学保护。

四川在革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上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为革命文物工作的新发展提供了条件。

及时确定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不可移动文物233处、可移动文物184件/套)。新增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核定86处革命文物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6处革命文物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开展“红色草原”、四川解放、抗美援朝等多项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目前正在组织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通过深入调查摸底,逐步摸清了四川省革命文物底数。

颁布施行《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出台《〈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办法》,推动巴中、广元、达州等市相继出台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印发《四川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逐步构建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章制度体系。

此外,还加强队伍建设,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分别增设革命文物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革命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积极推动四川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革命文物保护研究基地,打造创新、示范、引领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和学术交流重要平台;成立馆校、馆地合作机构,促使革命文物保护研究、智库建设和学术交流不断加强;加强革命文物人才引进培养,通过举办业务培训、专题研讨、技能大赛等方式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5月18日,四川大学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四川首个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双方将在加强校馆协同融合、开展文物研究阐释与保护、优化拓展陈列展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丰厚的革命文物资源和四川大学的学科、专业、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深层次馆校融合发展。

注重“精细”施策,不断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

今年五一期间,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众多孩子的“红色”课堂。据了解,自贡市先后整合资金5.35亿元实施江姐故里提升改造,建成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为自贡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更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重要阵地。自2021年11月基地完成改造提升开放以来,吸引大批游客前来缅怀先烈,回顾历史。数据显示,共计接待观众27.3万人,先后开展的小小讲解员、红色研学、读书分享会、植物课堂、盐历史课堂、红色剧本体验、农耕体验、军事训练等,接待青少年研学团约300家,共计1.2万人。

这样的例子在四川省还有不少,位于宜宾市的赵一曼纪念馆新馆同样引人注目。2021年,为大力推进红色阵地建设,让更多人了解赵一曼烈士的传奇故事,传承一曼精神,宜宾市、翠屏区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完成赵一曼纪念馆提升改造工程。今年,该馆成功入选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的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多年来,四川省注重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省革命文物保护水平整体大幅提升。

大力实施名人故居将帅故里保护展示、长征文化线路(四川段)整体保护、川陕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8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推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懋功会师等“9+2”国家重点展示园建设,推动44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建立并推行长征文物重大修缮保护清单、长征主题博物馆纪念馆提升改造清单、长征文物及周边环境风貌保护管控清单。开展“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主题论坛,成立长征精神红色教育培训联盟和研究会,推出了5批50余条理论成果。

推动川陕片区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编制《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四川省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保护利用规划》,推动南龛山红军文化公园保护展示建设,实施黄猫垭战斗遗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川陕苏区苦草坝后勤中心革命旧址、巴中红军石刻标语等一批革命文物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等一批展陈项目提升。

通过努力,四川省革命文物保护管理状况显著改善,综合保护水平稳步提升,保护利用工作持续走向深入。

注重“精致”作为,不断提升陈列展览展示水平

9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四川3个红色主题展览入选,四川博物院“初心永恒——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标语特展”入围前20个重点推荐项目名单。

多年来,四川致力于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革命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创新展示革命文物研究、保护、利用的最新成果,鲜活讲好革命故事、英雄故事,通过加强馆际交流合作,鼓励联合办展、巡展,盘活用好馆藏革命文物资源,拓展社会教育覆盖面等多措并举,推动革命文物展览展示水平不断提升。

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工作的通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编印指导手册。开展四川省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排查评估及规范提升工作,建立四川省革命文物督查管理平台“点对点”逐一整改销号。

着力打造精品展陈,积极做好中央补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名单增补和核实工作,举办了一批主题突出、内涵新颖的反映百年党史的临时陈列精品展览,“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在雅安石棉开展,“矢志初心 终身为党服务——朱德是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红旗漫卷大巴山”等红色主题展览被广大群众广泛赞扬。

此外,还积极推进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与周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驻地部队结对合作,扩大革命文物主题教育的覆盖面,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大力实施“互联网+革命文物”行动计划,推动革命传统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网内网外互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官方新浪微博等设立主页栏目和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动态,加大宣教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四川省对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精致”作为,使其陈展水平不断提升,体现在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上。四川省5项精品展览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樊建川等6人入选“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4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荣登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录。

2021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互联网+长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项目正式上线。该项目通过开发“强渡天险”APP,利用5G+AR技术,实现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现场的历史场景再现,观众用手机对准遗址,即可360度观看与现实场景叠加的3D虚拟影像,在不复建、不扰动革命遗址的前提下,提升强渡大渡河遗址展示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听文物“发声”、历史“说话”,让强渡大渡河的历史故事更加生动立体,同时游客也能更直观、清晰地了解这段峥嵘岁月。

该项目从全国164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注重“精品”示范,不断增强融合发展动力

革命文物承载着信仰的力量、闪耀着精神的光芒,让其中凝结的红色基因融入人民的精神血脉,才能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让革命文物焕发新生机,才能汇聚时代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21年4月,四川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主会场在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共推出11条四川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4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彝海结盟、过雪山草地、伟人事迹、三线建设峥嵘岁月、大美乡村等经典故事和场景有机串联,成为游客深入体验“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进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载体,为更多的人走进红色景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感受伟人故事提供多样化选择。启动仪式的举行拉开了“红色旅游年”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巡回宣讲、红色文献巡展等17项红色主题活动的序幕。

多年来,四川着力依托丰富革命文物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和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四川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着力打造精品线路。激活革命文物资源发展适宜产业把“蛋糕”做大做强,带动革命老区就业创业、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成为爱国主义、国防、廉政、党性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培塑了“长征丰碑”“伟人故里”“川陕苏区”“抗震救灾”等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推出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教学点10个、研学线路10条、参观学习点100个。

十年间,红色旅游主动适应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到3238个,占全省旅游资源的1.31%,优良级红色旅游资源1176个,占红色旅游资源总数的36.32%,新发现新认定红色旅游资源597个,占红色旅游资源总数的18.43%。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4A级及以上红色旅游景区43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5个。

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康养度假、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深入融合发展。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成渝双城经济圈”“长征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公园”等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区域品牌建设融合发展。城镇红色景区与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消费场所统筹建设,彰显“宜居、宜业、宜游”。乡村红色旅游景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大大巩固。推动开展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各方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旅游产业链,释放融合叠加效应。推动“红色场馆+党校”的馆校合作模式,推进“1+5”长征、大巴山、广安小平、仪陇张思德等干部学院共建共享。

近年来,优质的红色经典剧目,也给省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推广红色资源的窗口。他们开展红色文艺作品创作、展演和体育活动,组织评选四川省红色文创IP,参加全国红色文创成果征集展示。积极培育红色文化演艺项目,推出一批红色经典剧目,开展“回望百年路、礼赞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活动等,让红色文化融入生活、深入人心。举办“天府文创大赛”、红色文创邀请赛、红色文创大讲堂等,推动红色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开发,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走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时代的赶考路更需英雄情怀。

四川革命文物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国家“十四五”革命文物工作专项规划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和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继续开展革命文物资源普查,核定公布第二批四川省革命文物名录;逐步优化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区域布局,实施革命老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提升行动示范项目,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推出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2.05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