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让博物馆发展成果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张瑜 陈益蛟 周永强

微信截图_20230113171940.png

近年来,随着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新成果的不断面世和央视的持续宣传,三星堆博物馆成为全国游客来川参观必去目的地。四川博物院“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成都博物馆“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等大展特展也频频引发观展热潮。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为此,四川省做了诸多尝试和努力,博物馆业态在过去十年间发生巨大变化。

博物馆建设数质双升

微信截图_20230113171842.png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十年来,四川省博物馆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博物馆体系逐步完善,陈列展览水平日益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显著增强,藏品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四川建成了成都博物馆、甘孜州博物馆、阿坝州博物馆、宜宾博物院等一批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博物馆建设,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四川共拥有博物馆409座,较十年前增长近一倍,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12座,国家二级博物馆19座,国家三级博物馆25座;拥有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自贡·中国彩灯博物馆3座“国字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新馆(总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眉山江口沉银博物馆、宣汉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及资阳市、南充市、广安市等一批博物馆新馆正在建设之中。全省博物馆拥有藏品520万件(套),较十年前增长超三倍。

博物馆陈列展览日新月异。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丰富、研究的持续深入、展览理念更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涌现出“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彩绘地中海”“文明的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等一批现象级展览。自2019年以来,四川省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等。与十年前相比,如今的展览更加主题鲜明、价值突出、引人入胜。

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高速发展,博物馆的收藏范围和藏品种类不断扩展,古代文物藏品已不能满足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四川省近年来着力挖掘当地资源,不断加大现当代物证资料,特别是行业、地区发展成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征集,四川监狱博物馆、四川荣军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东坡泡菜博物馆等一批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应运而生,极大丰富了博物馆藏品。此外,四川省文物局与四川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成都海关、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密切开展合作,就罚没追缴物品处置过程中涉及的文物鉴定和移交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先后接收相关部门移交的各类物品逾5万件(套),并举办相关展览,不仅丰富了四川省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推动移交物品研究、保护和展示,还对宣传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成果,提高公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十年,四川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百余个,涵盖可移动文物修复、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三个方面。为配合博物馆陈列展示、考古发掘等需要,实施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部分出水金银器、成都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宜宾博物院书画等2000余件(套)文物修复;以“实用、有效”为出发点,按照“稳定、洁净”的保护理念,对大部分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绵阳、眉山、甘孜等地区重点综合性博物馆和专题性博物馆,以及泸县、绵竹、汶川等文物大县的中小型博物馆相继实施预防性保护项目,建立起国内首个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区域中心,并特别针对四川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在雅安、甘孜、遂宁等市州博物馆积极开展文物防震预防性保护项目,逐步建立完善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实施涉及22个单位的33个数字化保护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完整保存文物及相关信息,拓宽文物资源利用和文化传播渠道。

支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充分激发博物馆活力

微信截图_20230113171857.png

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总书记讲到,“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三苏祠是现今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为保护好利用好“三苏”文化遗址遗迹,四川省依托三苏祠设立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深入挖掘阐释“三苏”文化,并于2009年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四川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为丰富全省博物馆类型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有一座由26个展览场馆组成的博物馆聚落——四川省建川博物馆,这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藏品内容最丰富的非国有博物馆。它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概念,采用“聚落式”视角,结合“博物馆群”“泛博物馆”等概念,将20余座博物馆汇聚在一起,使之相互关联成为一个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完整体系。众多非国有博物馆面临着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困境,而建川博物馆聚落将资源优化整合,汇集多业态文化与服务配套设施,不仅实现了自我“造血”,还带动了当地文博、文旅、文创产业发展。2009年,建川博物馆所在的安仁镇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授牌“中国博物馆小镇”;2016年,被列入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如果说建川博物馆聚落打破了单体博物馆传统,那么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则开启了中国自然博物馆入驻MALL的先河。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简称“拾野”)是国内首家在城市综合体中建设的自然博物馆,位于“成都339”,紧邻春熙路商圈、蓉城地标电视塔。拾野秉承“城市中心、重拾野趣、连接自然”的建馆理念,开创了“城市中心+野生自然+互动体验”的全新模式,使博物馆不再是传统枯燥的说教场所。突出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接驳,一站式的假日体验,成为拾野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拾野的入驻也得到了“成都339”的大力欢迎,进一步提升了MALL的文化品味与魅力;而拾野致力于打造开放、体验、互动、交融的“自然类亲民博物馆”的行动,也成为城市综合体文化形象再造和创新引领的典范。

“蜀中自古多美酒”,四川的酒文化也颇负盛名。据考古发现,至少在3000年前,蜀人就掌握了酿酒技术,被大家广为熟知的泸州老窖更是传承了上千年。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曾为四川美酒代言:“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我悠思兮,落笔成赋。”为发扬和传承传统酒文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四川省逐步建设了泸州老窖博物馆、成都水井坊博物馆等一批酒文化博物馆,并通过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推动品牌高度和文化厚度双提升。

发展“小微”博物馆,打破区域经济桎梏

四川省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博物馆建设也需因地制宜。2020年和2022年,四川省先后发布《关于实施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由四川省文物局和财政厅共同实施150个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此项工作主要是为了指导各地突出本地特色和资源优势,依托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工业遗产、特色农业、特色手工业和遗产景观等,建设本地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并鼓励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阵地、历史建筑、村民旧居、闲置公共用房等设施低成本设施建设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鼓励“小型”“微型”博物馆建设,避免同质化发展,探索自然与人文、文化与旅游的互补融合。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实施50个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示范项目,并给予财政经费补助。这些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收集或易于收集的本地历史见证物、文献文书、生产生活物品、农业手工业产品、习俗和节庆资料,围绕村史沿革、村规民约、民俗风情、乡贤名人、家风家训、发展成就等,举办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陈列展览,强调对本地生产生活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但博物馆的建立开放只是此项工作的必要基础,如何让这些博物馆建立起良好的开放、运营和管理长效机制,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才是根本要求。四川省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注重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推动文旅、农旅及特色产业发展的独特价值,通过政策支持、合理规划,将其打造成为四川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展示城乡统筹发展和脱贫攻坚特色亮点的重要场所,不断增强博物馆自身运营能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并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2020年11月,因为一张野性而纯真的脸,藏族小伙丁真迅速走红网络,理塘这座“天空之城”也因此走进大众视野。理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海拔4000多米。这里地高天寒,不宜种植,工业基础也非常薄弱,当地居民大多以放牧为生,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也因此滞后。但这并没有阻碍理塘博物馆建设的脚步,微型博物馆是理塘为自己寻求的特色化道路。

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理塘县城中老城区,景区内有距今480余年历史的七世达赖喇嘛故居仁康古屋,有爱国将领黄正清将军的故居,以及由13个藏寨4000余户藏房集中而成规模宏大的千户藏寨群。理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人文历史和民族特色为核心,推动千户藏寨打造藏地百科全书式小镇和藏地微型博物馆小镇。截至目前,已建成康巴人博物馆、仓央嘉措博物馆、藏戏博物馆、藏香藏医博物馆等12个微型博物馆,通过打造藏文化体验地,让博物馆成为景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旅游发展的同时让博物馆文化产业进一步延伸,从而反哺博物馆建设,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推动博物馆教育,让文物活起来

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在“让文物活起来”的思想指导下,四川省更加重视文物、展览的研究和利用,注重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上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不断发展、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青少年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四川省多数博物馆都设置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或教育课堂,并开发了多层次、多主题的博物馆教育项目,一些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实现了品牌化,进一步提高了博物馆影响力。

成都博物馆在全国首创推出“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该活动是为14岁以下儿童量身打造的,于每周五、周六晚18∶30至20∶30推出。活动紧密契合博物馆常设展览及临展,以“一月一主题”形式展开,涵盖历史、民俗、非遗、自然、节庆、美育等,综合运用课程讲授、展厅探秘、互动体验、工坊制作、特色展演等多元化教育形式,充分满足少年儿童在博物馆学习体验的需求。“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开创了国内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新模式,树立了行业发展新标杆,充分发挥了城市博物馆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有力助推了城市文化宣传和城市生活美学建设。

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送展览进校园、进社区、进民族地区,累计开展活动百余场次,足迹遍布全省21个市(州),并与市州博物馆开展共建,推广联合办展模式,加强机制创新,着力实施“大手牵小手”工程,激发基层文博事业释放新活力。

自贡恐龙博物馆将科普工作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坚持常年开展恐龙科普下乡镇、进校园、到社区活动,创编公益科普人偶剧《恐龙去哪儿了》,创办“自贡恐龙复活节”主题活动,开展“穿越侏罗纪·恐龙奇妙夜”体验活动,开设“龙宫讲坛”专家讲座等,打造科普品牌。注重馆校合作,建立《自贡恐龙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项目库》,为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免费教育体验项目。积极探索“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推出线上知识问答、科普观影等线上科普活动。通过多种科普教育活动,使博物馆更加贴近大众、融入社会,并促进博物馆资源更好地融入教育体系。

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金沙遗址博物馆是2014年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位之一,至今已全面建成智慧管理平台,预约预定、智慧导览均十分便捷,展览中数字展示也颇具亮点。近年来,线上展览日益丰富,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将基本陈列和已实施的临时展览制作成数字展览通过互联网展出,观众足不出户即可欣赏,目前全省线上展览已有500余个。此外,高品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也日益受到观众喜爱,文创产品销售额不断提升,去年已超过1亿元,三星堆博物馆面具冰淇淋、成都博物馆石犀茶宠等纷纷成为网红产品。

博物馆连接过去,赋能未来。“十四五”期间,四川还将进一步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截图_20230113171905.png

微信截图_20230113171912.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2.12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