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时代发展之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5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走向成功。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宣传井冈山斗争史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注重为井冈山经济发展服务。进入新时代以来,博物馆始终坚持以科学保护、活化文物为本,以夯实阵地、传承精神为基,以传承基因、赓续血脉为重,以不辱使命、接续奋斗为要,围绕创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编制《井冈山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建设全国红色基因库等重大目标,加大馆藏文物和革命旧居遗址等文物的保护力度,加强科学分析和统筹整合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区域资源,加快推出一批高质量理论成果,加速传播数字化转型,并以科技赋能,努力实现革命传统资源“历史、文化、资政、育人”四大价值,进而在实现“作示范、勇争先”总目标的进程中,更加凝心聚力,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务实笃行。
科学保护 活化利用
革命文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如何加强馆藏文物和革命旧居遗址的科学保护和活化利用,成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文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科学分析,进行合理保护
加大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力度。近几年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470万元资金,对库房文物进行了预防性保护。同时,根据预防性保护具体需求和国内预防性保护发展的最新产品与技术,制定了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技术方案,通过高质量的项目施工,全面提升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为江西全省革命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分别制订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厅微环境提升方案》,在悉心保护好一级文物的基础上,加大对二级以下馆藏珍贵文物和展厅珍贵文物的科学保护力度。
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井冈山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级别较全,类型多样,价值较高,区位条件好,分布空间集中,序列完整,保存较好,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潜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经过科学细致地研究分析,制定创建标准,围绕“革命文物资源禀赋良好、革命文物工作基础扎实、革命文物保护水平较高、革命文物传承运用显著、革命文物品牌形象突出”等五个方面,争创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并以创建单位为契机,积极做好“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挖掘、激活特有的资源优势,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推动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巍巍井冈山,方圆八百里,厚重的历史,使它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井冈山革命遗址的全面保护,不仅有利于井冈山革命遗址相关文物的保护,而且可以促进周边永新县、遂川县、万安县、安福县,萍乡市莲花县,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炎陵县等革命老区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因此,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协作的基础上,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坚持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推动革命文物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从单体革命文物保护向革命文物、旧址群体保护转变,从革命文物本体保护向本体和环境整体综合保护转变。
打造特色陈展,活化文物利用
让革命旧址焕发生机。近年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已开放的茨坪、下庄、茅坪、苍边、象山庵等革命旧址增加和完善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展、王佐烈士生平展、井冈英杰袁文才、烽火情缘、红色政权序列等十多个辅助陈列展览。在茨坪毛泽东旧居、大井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等红色景点实施了“以史为鉴,亲临体验”等复原陈列和情景再现工程,让广大观众能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接受形象、生动、直观的革命传统教育,让革命旧居旧址真正实现“情景感染人”的功能。为配合天街夜景,在新遂边陲工农兵政府旧址进行亮化工程,将视频投影到旧址的外墙,使旧址与视频中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将旧址融入旅游“夜经济”中。
将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十分注重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井冈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开发黄洋界“红军挑粮小道”体验处、大井红色家风教学、茅坪“红军山”凭吊处以及荆竹山景区的拓展基地等资源点,不断推出红色文化的精品工程和党史教学点的亮点工程,进一步激活井冈山的红色基因,活化利用革命旧居旧址。
夯实阵地 传承精神
今年是秋收起义95周年,井冈山根据地创建95周年。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井冈山市委市政府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井冈山精神宣讲队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井冈山精神理论研究和阵地宣传单位,遴选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加入宣讲团当中,群策群力、立志创新,以多种形式开展井冈山精神宣传活动。
强化理论阐释。在理论研究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井冈山精神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在国家级、省级等理论刊物发表研究成果,例如《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信仰点亮人生》《井冈山精神与建党精神》,出版《红旗飘扬》《风华》等专著,以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宣讲内容、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创新传播方式。在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宣讲团创新宣讲内容与宣讲形式。策划筹备了《永远的井冈山》井冈山精神情景宣讲;以宣讲、情景剧、访谈、歌舞等形式讲述《忠诚——贺页朵入党誓词》《八角楼的灯光》《十送红军》等故事,带领观众聆听英雄故事、重温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精神,并通过线上直播为多个省市的共建单位进行同步宣讲;开发了艺术党课、红色大世界里的小课堂、井冈山红色医药讲堂、情景宣讲、红歌唱起来、强国复兴有我、青春热血写芳华等课程,先后在井冈山革命旧居旧址、井冈山小学、井冈山实验小学、井冈山旅游中专、黄坳小学等地开展现场宣讲和情景宣讲,通过红色宣讲指导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新时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先后利用“云直播”录制电教课程、微党课视频等进行宣讲。在全国馆校合作联盟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常州大学推出的“红色星期三——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系列专栏网络课程活动中讲述《“清油灯”下著雄文》。通过视频连线等形式为兰州大学、“济南第一团”等进行《井冈山斗争历史与井冈山精神》微党课网上宣讲。在人民网《红色故事箱》栏目中全网置顶推出系列节目《八角楼的油灯》等,均获得好的宣传效果。
强化责任担当。井冈山精神宣讲团成立以来,始终不忘履行社会义务,践行责任担当,主动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企业、学校、部队等开展宣讲。在井冈山市各市直单位,开展党史、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斗争的宣讲,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培养宣讲人才。在各乡镇,井冈山精神宣讲大篷车将红色宣讲输送到各家各户,让乡镇社区的群众不出门就能学习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在广东佛山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将“井冈山精神展览”永久落地该企业,真正做到了“井冈山精神进企业”。在井冈山中小学校,宣讲团开发“开学第一课”“送课进校园”等生动课程,为孩子们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红领巾”讲解员。为井冈山人民武装部全体官兵宣讲微党课《守纪律、讲规矩》,在某部队宣讲团为党委班子成员开展现场教学《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同时宣讲团还赴东部战区空军开展“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宣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井冈山精神的种子播种在全国各地,播种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当中。
截至目前,今年成立的井冈山精神宣讲团共宣讲50余场次,听众达10余万人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影响良好,为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贡献力量。
传承基因 赓续血脉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利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的契机,通过数字化处理标识文物、强库扩容与升级,打造红色文化传播高地,以科技赋能传播红色基因记忆,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红色精神“火”起来。
建设红色基因库,让革命文物拥有个性化身份标识
2020年,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历经各级专家评审,被中宣部批准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也是江西唯一入选单位。
试点任务明确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高度重视、主动作为,通过红色基因库项目,将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精神、红色展馆、红色旧址、红色故事等通过数字化转化,充分挖掘各自的独特价值,形成特色数字化资源,实现精准化传播。截至2021年2月,完成以主展馆为核心的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5件等级以上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采集三维建模,其中可移动文物127件、平面文物218件、文献书画4290页。让这些革命文物拥有人性化身份标识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了它们独特的“身价”。
扩容升级红色基因库,打造文化传播高地
做好强库存和扩容升级。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除了对革命文物进行常规修缮、保护和利用,对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及会师纪念馆这两个主要展馆或进行扩建、改建,展陈升级提质,还加大了文物的征集和发掘力度,不断充实红色基因库“库存”。在先期开展红色基因库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比较完整、完备的史料体系,以历史事件、英烈人物为线索,对红色文化数据进行标注和关联,在对红色基因库升级扩容的同时,形成更多更精准的资料,安全上报国家革命文物数据库,打造高质量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和红色文化传播高地。
建库与数字化转型同步进行。为深化数字化成果的转型利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在区块链平台上以数字藏品的形式分别发行“红色邮政”“红色金融”数字藏品。完成首批10个红色故事视频制作,搭建数字资源库系统,开发AR交互展示APP和体验点。为了实现线上建设数据库、线下搭建互动屏,做到同步建设、同步展示,增加了PC端和移动端展示平台系统建设任务,利用VR、AR和MR手段,采集处理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生成图片、文字、视频和三维模型,实现静态展陈到立体、互动陈展的转化,丰富博物馆参观的交互体验,为后期接入国家文化专网预留技术端口。
为观众提供鲜活的学习教材。建库实施过程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将珍藏的黄洋界保卫战修筑工事的铁镐、红军战士钟步全佩戴过的银质党徽、毛泽东在八角楼使用过的油灯及砚台等21件(套)文物通过红色基因库进行数据提取,并在北京“不忘来时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巡展”上展出。2021年9月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与2021年10月1日,推出红色基因库博物馆室内720°VR全景线上展厅,全要素呈现主题展览,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红色教育基地,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群众性和覆盖面,强化了影响力和传播力。2022年5月在江西省首届文博会中,通过VR技术拍摄的《率先垂范》《浩气长存》《革命成功万岁》等十个红色故事视频展示出来,得到一致好评,展区人气也十分火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通过实施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红色基因库建设项目,运用信息数字技术的经验和做法,日前还被国家文物局收录在《深厚的滋养——革命文物资源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大数据分析与案例探究》后公开出版发行。
不辱使命 接续奋斗
人文社科课题研究需要加大力度,久久为功。为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升整体学科建设水平,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首次面向社会自主招标研究课题,并鼓励本馆从业人员积极向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社科部门申报课题研究。
自主谋划和参与社科研究课题的申报,提高学术水平
积极谋划年度自主课题研究,并对外公开招标。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招标文告中明确要求,所有课题必须与文物、博物馆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并具有研究意义上的重要性、研究领域上的开拓性、研究水平上的先进性和研究内容上的新颖性等特点。同时鼓励有条件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并符合申报条件和规定的集体及个人踊跃报名、提出申请。
明确课题研究人员责任,规范课题研究行为。除了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党史、党建、文博高级以上职称,或行政职务正科以上,且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研究课题。还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学术成就和前期研究成果。其中特别要求全体研究人员要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对违反工作规矩的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
确保研究质量,推动学术水平的提高。除了高度重视课题申报项目的管理,提出具体措施确保项目成果质量,还要求从业人员抓住社科课题申报立项的机会,为提升全馆学术水平做贡献。正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目标,今年上报吉安市社科联的《思政教育借力红色文化研究》《以实践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研究》《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关于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的几点思考》《吉安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等研究课题,均获得立项。
值得一提的是,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对课题研究自主公开招标以来,立即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甚至远在广东、湖南等地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参与了申报,目前,已进入成果结题阶段。
加强协同合作,助推馆校共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2013年与井冈山大学开展红色文化合作研究伊始,至今已与多个高校开展合作。与以往馆校合作方式比较单一不同的是,2022年8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江西师范大学联手申报“全国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推动双方合作全面深入融合发展。
以培养、储备、历练人才为主。围绕文物协同研究的大目标,除了对馆校合作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在合作模式的内涵和机制上也进行了有益探讨,双方重点从人才培养的环节着手,希冀此次合作能够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专业研究人员融入高校的学科研究当中,并特聘为教授、兼职教师,以此储备和历练更多精于业务的优秀人才。
力求打造协同研究新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惠共赢,提出以深化党史和井冈山精神研究为重点,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探索建立“价值阐释、精神引领、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革命文物协同研究模式,努力建成国内一流、江西气派、井冈特色的全国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目标要求,双方签署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江西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架构,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还与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同行,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血脉”为使命,借助融媒体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双方合作优势,为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建设贡献力量。
与有实力的高校协同研究,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借智引力、借智赋能,促进文化产品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创新力”,让博物馆“活起来”的一种有效途径。形成体系化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基因传承研究成果,建成研究数据库和出版研究系列丛书以及建设革命文物实践育人基地等创新活动,是这次合作的亮点。此外,双方还就如何在优势互补、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培养更多馆校社会适用人才,促进并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达成诸多共识。
(何小文 周见美 张莉 刘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