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文博数字艺术研究中心携手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以河南新密出土的汉代墓葬——打虎亭汉墓为灵感,历时四年,倾心打造了沉浸式数字艺术展“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为我们提供了一张追忆往昔的船票,让我们登上数字技术之舟,踏上寻找汉韵的汉梦之旅。
作为河南省首个不可移动文物在博物馆展示的沉浸式特展项目,展览通过数字艺术沟通古今,用沉浸互动的表现手法消弭时代的隔阂,重新诉说尘封千年的汉时故事,展现了数字艺术与文物资源创新性结合所迸发出的新魅力,是数字艺术赋能文物保护与展示的新场景和新体验典型示范。团队以对打虎亭汉墓的实地考察为基础,深入研究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提取墓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与图案进行再创作,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思想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新的诠释,以生动形象的可视化效果呈现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兼顾美学与人文色彩。展览从“世俗”“美学”“信仰”“社会”等几个部分展开,通过近二十个数字艺术作品表达出深藏于打虎亭汉墓石刻壁画中“天、地、人、神”的社会故事和精神信仰,借由数字化的光影声画,让观众尽情穿梭于东汉车水马龙的繁华市井,或是在奇禽怪兽与神人世界中领略汉代的绚丽想象和神仙信仰。
千灯万华,光影之韵
“雕画汉韵”给我们的“船票”就是一幅以打虎亭汉墓中各式神兽为灵感来源的《汉灵引册》,在寻找汉韵的旅途中,按照《汉灵引册》上的提示,打卡展厅的各个部分,收集藏匿其中的各个神兽,就能得到一幅完整的《汉灵引册》,记录寻找汉韵之旅的点点滴滴。千古华章、万家灯火,千灯万华——由九十一个汉灯组成,象征道教思想九九归一,万物皆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但终究落叶归根,终于始归,也恰似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汉灯外形取汉代符文为元素,灯罩结合云纹镂空设计,灯芯借鉴打虎亭汉墓中的菱形纹饰构建,打造天圆地方的中式哲学思想。作品借以新媒体手段,利用程序化光影与交互技术相结合打造盛世华彩的视觉盛宴。
斗酒珍馐,人间之韵
汉梦之旅首先抵达的便是汉代的烟火人间。打虎亭汉墓壁画中汉代生活的车马出行、饮食文化、宴饮娱乐等场面被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活灵活现地复现出来。古今的距离被数字技术拉近,千年的时间变得触手可及。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但相通的是衣食住行,烟火人间,不变的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小康社会的祈望。百戏宴乐,用数字艺术让魔术、踏鼓舞、击鼓伴奏、舞蹈、顶棍、掷丸、杂技、钻筒、伴奏等等壁画上描述的百戏“活起来”,让观众体验到汉代集市的喧闹;翾鼓曼舞,将八面盘鼓延展成一条曲折小径,鼓面呈现多变的视觉影像,当观众踏至鼓面之上,声音与灯光将会随观众起舞,用互动的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文化艺术体验,让观众体验到汉代艺术的曼妙;磨砻玉乳、蒸羹燔炙,则让观众从“厅堂”下到“厨房”,观众既可以用先进的体感设备沉浸式交互体验豆腐的制作流程,又可以通过《庖厨图》的数字孪生观察汉代烹饪的千姿百态。
瑞兽珍禽,自然之韵
打虎亭汉墓中应用极其高超的中国传统绘画雕刻技巧,创作了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珍禽异兽壁画形象,第二展厅将这些美学元素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解离与重构,化静为动、三生万物,将有穷的元素组合出无穷的变化,瑞兽珍禽尽显自然之韵,水墨丹青描摹艺术之美,千变万化体现科技之力。卷云藏瑞,从打虎亭汉墓的石门雕刻和墨绘壁画中提取云气纹和珍禽瑞兽形象,极具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形态如云朵舒卷缭绕、翻腾盘曲,如云气弥漫飘逸、飞扬流动。这个大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将打虎亭汉墓中的元素进行提取、解构与再创作,将静止的壁画与石刻用动态形式表现,并且用互动的形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为观众展示打虎亭汉墓的魅力。
仙袂飘飖,道法之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蓬莱青鸟、天上人间这些神话与传说本是古人奇妙瑰丽的想象,第三展厅却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将缥缈虚无的瀛台仙境具象化地展现出来,创造了一个属于汉代人“羽化登仙”的浪漫主义梦境,体现了汉时人们“天人合一”“得道升天”的道法之韵。寻梦问仙,探索升仙之路。观众以“挥手”的方式告别过去,用“挥手”的方式迎接未来,以粒子深浅度、速度和力度,男女主人形象在全新诠释的空间里被立体地再构建。仿佛以三维形态存在于观赏者所处的空间中,作品的空间与观赏者身体所处的空间因此得以连接并延续。
八方客来,繁华之韵
通过数字技术活化了的《宴饮百戏图》体会汉朝的盛世繁华。展厅三面都环绕有动画屏幕,伴随着丝竹之声,观众可以完全沉浸于东汉贵族迎宾的生活场景。数字媒体让原本静止的壁画活起来,生动再现了《宴饮百戏图》中宾客盈门献礼、主人大摆筵席,主客把酒言欢、共观百戏的情景,汉梦之旅也在此处达到高潮。主人宾客觥筹交错,或起座高喧、或促膝长谈,人物形象各异、动静不同,热闹非凡,繁华尽显。八方宾客来,四面丝竹声。一幅迎宾图,千秋黄粱梦。
虚拟现实,未来之韵
在第五展厅,观众可以通过VR头盔,云上连线百里之外的新密打虎亭汉墓,云游现场、实景体验。VR游览用设备将体验者感官剥夺又通过场景搭建为体验者重塑“五感”。通过三维数据建立虚拟环境模型再使用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为观众提供开阔且刷新率高的三维影像,让使用者自然融入搭建的新场景。再通过手柄,眼动追踪等交互方式,让使用者与场景产生密切联系,观众在虚拟墓室中漫步探索,通过推门、注视等动作与虚拟环境交互,感觉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沉浸在虚拟现实里。
汉韵跨越千年,数字点亮未来。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是文物活化的“催化剂”,以一种全新的现代手段去对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进行再发掘与再创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一系列数字技术手段的应用,给观众多感官的沉浸体验、多模态的互动参与,让传统文化通过一种自然而然、耳濡目染的体验式观展形式沁入观众内心,让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通过一种数字化再生具有新的能动性,从展示橱窗中跳出来,“活起来”。历史的厚重感与科技的未来感交织相融,文化底蕴和时代新潮相辅相成,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数字技术与博物馆的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融合,能够发掘出深藏于民族记忆中的宝贵财富,能够创造出全民共享的精神飨宴,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未来,用好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体验历史,让他们通过新技术能够展望未来、触摸未来”,是主创团队对这个展览的定位与诠释。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文博数字艺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