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东高唐县博物馆在对梁村镇辖区内朱氏家族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发掘出石刻墓志两通,为聊城清代名宦朱弘祚及其夫人王氏的墓志。朱弘祚为康熙时期重要官员,在平定三藩后巡抚广东、总督闽浙,为维护地方稳定、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墓志可以补阙史料之不详,对于了解朱弘祚事迹及当时政治背景有一定帮助。
朱弘祚墓志的发掘
朱弘祚墓是朱氏家族墓群之一。朱氏家族墓群位于高唐县梁村镇朱楼村西南约2公里处,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共有墓冢九座。
朱弘祚墓曾被盗,原为六室连排,现仅存四室,横宽9.65米、纵向5.37米。从封土前的墓碑文和棺尸装殓及陪葬品分析,可认定该墓为朱弘祚一夫五妻合葬墓,自西而东六墓室分别入葬敕赠太孺人刘太君、诰封一品夫人继配蒋太君,诰封一品夫人姚太君、朱弘祚、诰封一品夫人王太君和敕赠太孺人何太君。
朱弘祚墓发掘出的两合墓志均由墓志碑和墓志盖组成,为青石灰质,长宽各为0.87米、厚0.17米,碑文71列、67行,共计2611个字。墓志盖篆书为“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级厚庵朱公墓志铭”。其夫人王氏墓志亦为青石灰质,长宽均为0.84米、厚0.17米,墓志盖篆书为“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朱母王太君合葬墓志铭”。
朱弘祚生平
朱弘祚(1630-1700),字徽荫,号厚庵。19岁中举。康熙九年(1670),任盱眙县令,期间遭旱成大灾,他在上报求助的同时,变卖自家私产,施赈救灾,使全县家无外逃,人无饿殍。政绩颇显,被举荐入京,初为御史,改刑部主事,后迁贵州司员外郎,又调兵部督捕司郎中。康熙二十二年(1683),升直隶天津道从事,晋直隶守道。参与编修《大清一统志》,参议总理八郡钱谷。由于他尽职尽责,康熙二十六年(1687)皇帝诏见,越级提拔,任广东巡抚,赐御马一匹,黄金千两。巡抚广东期间,除浮征,惩贪吏,整盐政,免赋税,捕盗贼,维治安,使民众生活得以安宁。不久,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继而署两广总督事。康熙三十一年(1692),任闽浙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因上疏奏章中有“福建地瘠民佻”之词,被责“失言”,罢职,归家闲居。康熙三十九年(1700),受命督修淮安高家堰,酷暑大水中,临阵指挥,积劳成疾,卒于任,终年71岁。在其夫人王太君的安排下,朱弘祚之灵柩运回原籍高唐,在朱氏祖茔下葬。其子朱缃,奔求舅舅王士祯撰文,表哥王懿书丹和龚翔麟篆盖,营成墓志一盒,亦随棺下葬。五年之后,王太君病故,其子再求铭于王士祯等人,铭成之后,同棺一起入墓合葬。
撰文者、书丹者、篆盖者
撰文者王士祯。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后人为避世宗(胤禛)之庙讳,改名士正。到乾隆三十年,赐谥文简。乾隆三十九年,帝诏谕赐名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出身仕宦家庭,兄弟四人三位进士,皆有文集问世。顺治十六年(1659),任扬州推官,五年后调任京职,先后在户部、礼部、吏部、兵部、翰林院、国子监任职。
士祯善古文,兼工诗,清初即为最著名诗人,渐成诗坛一代宗师。所任之职,政绩卓著,但皆为诗名所淹。71岁时,王士祯因一命案失察错审,被革职。回家之后,以著述为业。著述50多种,诗作4000余首。有《带经常集》《渔洋精华录》《渔洋文略》《蚕尾集》等文集传世。
王士祯交游甚广,其友中不但有达官文友,还有工人、农民,还有僧道。蒲松龄也是他的好友,他曾评点《聊斋志异》,并提诗共勉。康熙四十九年,帝念旧臣,诏复官职,士祯回朝。康熙五十年卒,享年77岁。王士祯为朱弘祚和王太君撰写铭文时,系刚刚升为刑部尚书之时。
书丹者王懿。王懿(1651-1723),字子文,青岛大枣园人。康熙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改任翰林院编修,纂修《资治典训》。后又任会试同考官,文林郎,刑部、户部掌印给事中,顺天府府丞,中宪大夫,大理寺少卿兼任经筵侍讲。是康熙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的老师。王懿常罚皇子“跪读书”。康熙偶见此情后曰:“学,是天子;不学,也是天子。”王懿则正色答道:“有学问为尧舜,无学问为桀纣”。据此,康熙升其为大理寺正卿。后又升工部右侍郎,会试总裁。平定噶尔丹之后,王懿被派新疆总督屯田,加授通议大夫,为正三品之职。康熙并手书“危石江中起,孤云岭上还,相逢皆得意,何处是乡关”的字幅,赐予王懿。康熙驾崩,胤禛继皇位之后,念及自己的老师王懿,着即调他回京,此时王懿已73岁,因长途劳顿,病死兰州。书丹之时,王懿任户部、刑部掌印给事中。
篆盖者龚翔麟。龚翔麟(1658-1733),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二十年副贡生,授工部主事。后擢陕西道御史。政绩有声,文章称世。尤工诗词,与当时的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日皞、沈岸登齐名,合称“浙西六家”。同时工于书法,尤长篆书。有诗集传世。龚翔麟不但是清代的文学家、书法家,还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楼“玉玲珑山馆”藏书数万卷。
相关问题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朱弘祚任广东巡抚,次年一月赴任。朱弘祚任巡抚广东六年,为政宽简,治绩显著。康熙三十一年(1692)秋,朝廷以朱弘祚政绩卓越,特遣内务府营造司员外郎董殿邦、畅春院总管李煦到广东传旨慰问。
朱弘祚广东巡抚任内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盐政改革。
当时,广东的盐务由广东巡抚兼管。康熙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朱弘祚抵达广州接任广东巡抚,八月遂上书请整顿广东盐法,称:“粤东盐政,弊坏已极,亟宜立法整理”。提出改革广东盐政的方案——《整顿盐政八疏》。主要内容是:一、革除陋规。二、革除三年换埠。三、量地拨引,以清壅课。四、驱逐流棍,另募殷商。五、巡缉私盐,当严专责。六、生熟盐引,宜从民便。七、盘掣夹私、偷贩。八、酌定远近盐价。皆切中机宜,得到康熙帝的肯定。这八条的目的是试图抑制不法官僚和商人的强取豪夺,其内容在当时还是比较适宜的,一些条款有利于一般制盐者和食盐者。时人赞其“以实心行实政,大有造于吾粤。”
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浙江福建总督兴永朝调任漕运总督,广东巡抚朱弘祚升任浙江福建总督。《清史稿》《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三十四年)朱弘祚上疏言称“福建地瘠民佻”,康熙责弘祚失言,征询吏部及“九卿”意见后,将朱弘祚降四级调用。
朱弘祚之子朱缃,幼年即聪颖俊异,才华出众,博览群书,凡经、史、子、集,无不淹博,尤喜诗文,潜心于诗歌创作,唯不喜科举之程文制艺。后循例纳资捐官为候补主事,学诗于王士祯,受知于田山姜(田雯),喜与四方之文人骚客交游,日以饮酒赋诗为乐,诗名颇着,惜其寿不永年,卒年三十八岁。其诗作总集为《橡树集》,共分四卷,为《枫香集》《吴船书屋集》《观稼楼集》《云根清壑山房集》。朱缃与蒲松龄初识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蒲松龄赴喻成龙署衙之时。之前,朱缃已从他人处借阅了部分《聊斋志异》书稿。康熙三十五年,朱缃借蒲松龄应乡试暂居济南之机,主动赴寓所探望蒲松龄,言宴甚欢,遂订忘年之交。其后,朱缃得到了不断借阅和抄录《聊斋志异》书稿的机会。由此,朱缃成为最早读完并抄录《聊斋志异》全书的人。惜朱缃早逝,其《聊斋志异》抄本陆续为人借走而致大部分散佚。《聊斋志异》中“老龙船户”乃是蒲松龄由朱缃处得知其父朱弘祚抚粤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