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新时代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总体目标中,将“特色鲜明”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的五要素之一,随后陕西、江西、湖南、重庆、甘肃、贵州等省出台的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意见)明确强调,构筑全省博物馆体系、发挥特色博物馆支撑作用。这既是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回应,也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道路。
一、特色博物馆内涵及时代特征
特色博物馆内涵。关于特色博物馆目前并没有标准的定义,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少。结合新近发布的博物馆新定义,我们认为,所谓特色博物馆,是指对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进行收藏、保护、研究、阐释和展示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在功能上有一项或多项突出特质,彰显地域或民族特点、文化特征以及行业、专业或藏品类别特色。在行业法规文件中,常被表述为:特色博物馆、行业特色博物馆、特色主题(专题)博物馆,但它们的内涵指向基本一致。
特色博物馆,是相对于传统历史类博物馆而言。下面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上认识的狭义的特色博物馆范围内展开。
特色博物馆时代特征。“特色性”是特色博物馆存续之本,在当代博物馆的语境下,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主题鲜明、类型丰富、主体多元。
主题鲜明。特色博物馆强调差异化,阐释的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这种个性差异往往表现为浓郁的地方特色、时代特色或民族特色等,使社会公众感到特征鲜明。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武汉市政府联合建设的长江文明馆,其宗旨为保护长江生态、弘扬长江文明。它的长江流域茶文化展,展示该流域古代茶具、民族性用茶和茶事活动文物等,具有鲜明的流域文明特点。景德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明代以来是我国制瓷业中心,充分利用瓷都文化建立起陶瓷博物馆。这些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均显示出在地文物藏品的特质,可谓独树一帜,是博物馆特色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根基。
类型丰富。目前所言特色博物馆类型不是按照一个分类方法:它既指兴办主体的丰富性,所涉层级的多样性,又常常指展示内容的差异性,也被用来指称馆舍建筑来源的多样性。如常被表述为由地方企业、高校兴建,或古建筑改建,或现有博物馆改造重新布展,或遗址型博物馆,等等。这是现阶段特色博物馆实践发展中的一个“特色”,相信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完善会更加科学规范。重庆、新疆、江西依托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和非遗等建设特色博物馆。
主体多元。指兴办主体不同,投资主体多元化。特色博物馆除了由各级政府兴办,还鼓励社会力量包括各个行业的国有、民营企业以及个人兴办。其建设资金及运营管理资金可采取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文物部门做好备案登记和办馆、业务上的帮扶。
二、特色博物馆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伴随我国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历史类博物馆占半壁江山类型单调的结构性弊端越发凸显。其展出的内容往往大而全、小而全,千馆一面已成为发展困扰。千馆千面的特色博物馆可以说是破解突破口。
对照公众需求,目前博物馆发展存在着规模数量提升速度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匹配,建设发展与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匹配,地域、城乡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而我国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行业文化、民族文化、农渔文化、民俗文化等林林总总,各具形态,触及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特色博物馆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提高服务效能、提供文化服务均等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作为新兴类型,特色博物馆的建设填补了博物馆领域的空白,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热点。在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下,我国特色博物馆建设逐步铺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优化体系布局,解决博物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新时代博物馆为社会发展赋能,全面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而特色博物馆建设是博物馆事业改革创新的一个着力点,有助于解决博物馆发展的地域性和城乡差异所形成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
2005年内蒙古印发了《关于全区特色博物馆体系建设意见》,是我国首个省级部门关于特色博物馆建设的政策性文件,从体系布局、体制功能、投资主体等几个维度勾勒特色博物馆建设愿景,2018年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区特色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基本形成文化特征显著、行业特性鲜明、地域特点突出的特色博物馆体系:红色主题博物馆,展示建设成就的恩格贝沙漠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展示特色文物的专题博物馆,展示古代建筑和考古遗址的历史博物馆,展示民族风俗和非遗的民俗博物馆。内蒙古原始文化类型丰富并具特色,在呼和浩特东郊大窑旧石器文化遗址建立内蒙古原始文化博物馆,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统一,也有助于改善呼和浩特地区博物馆群落布局。(刘兆和,2006)
2018年广西印发了《关于推进特色博物馆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安排特色博物馆建设体系,如依托沿海、沿边、沿江等区位资源和地理空间建立专题博物馆。在湖南的博物馆建设目标中,2025年特色博物馆将达到100个,中小博物馆成为赋能地方经济发展、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金色名片。新疆以系列政策对特色博物馆建设予以支持,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为26家特色博物馆授牌。它们分布在全疆,很多建在县里,如英吉沙县小刀博物馆、乌恰县布茹玛汗·毛勒朵戍边馆、鄯善县罗布泊历史博物馆等,为推进省域博物馆均衡布局做出贡献。
促进差异化发展,各美其美。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对博物馆的多样性有了更高需求。特色博物馆有助于打破各馆相似度高、内容覆盖面大、特点不鲜明的局面,真正做到各美其美。
近些年内蒙古根据文物资源分布及博物馆建设基础,建立了一系列特色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有大量匈奴时代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受到国际研究者重视。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该馆与克昭盟文物工作站合并,成立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陕西结合周秦汉唐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建设一批展现陕西乃至中国生态农业、自然科技、医药健康、交通水利、航空航天、工艺美术等发展及彰显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迁精神的特色博物馆,填补品类空白。贵州对不同类别、层级的博物馆分类指导,深挖特色:支持省级专题博物馆和市州级博物馆特色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创办各类特色专题博物馆、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建设行业特色博物馆,对特色鲜明的类博物馆做好培育。
有助于系统收集、研究某一类特色藏品。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是人类活动信息的幸存者和依托物。马克思指出:“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随着物质文明发展、产业调整和社会进步,大量反映历史变迁的文物藏品如果没有专门的收藏保护,或散存各方或损坏消逸,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陆建松,2001)。特色博物馆是相关文化遗产收集、保护和研究的有力载体。对相关藏品进行科学研究,揭示其所蕴涵的社会历史、科学技术等信息,为开展全面研究搭建平台,因此特色博物馆也发挥了资料中心的作用。如南京科举博物馆收集科举文物、研究科举文化,打造科举文化研究中心。伪满皇宫博物院打造伪满洲国史料研究中心。特色博物馆突破传统历史文物界限,收藏、解读从历史走过的特色见证物,使中国博物馆学体系建设具有当代鲜明的发展特征,也日趋完善。
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特色博物馆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是社会发展水平的表征,也能为社会发展赋能。特色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中非常重要、潜力巨大的一支力量。它加速了博物馆与社会多层面的融合。利于激发博物馆的创新活力,承担更多的文化角色,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社会发展,为社会带来深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促进认知的丰富性。特色博物馆具有品类鲜明的藏品、独有的文化视角和审美价值,能促进观众对某类知识、技艺或文化的更完善的认知,日益成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广西铜鼓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茶船古道文化、边关文化、奇石文化、长寿文化等,都有助于受众打开和解读该地域文化所呈现的多面体“魔方”。
三、特色博物馆发展路径的建议
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特色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我国博物馆建设新的增长点。其建设没有现成模式可照搬,需要解放思想,在理论上勇于探索,在实践上大胆尝试。
对一个地区来说,发展特色博物馆首在规划。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为特色博物馆的发展设置了引擎。建设特色博物馆要考虑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重在发掘地域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渐成体系,无论时间跨度、内容广度还是内涵深度,都是发展特色博物馆无与伦比的养料。省级文物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把博物馆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相关专项规划,发挥它们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作用;做好和旅游结合,其建设要考虑人口密度、交通便利,具有一定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效能。如广西对特色博物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用地、水电和物业费方面予以优惠和保障。
做好与重大战略结合对接。各省出台的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意见)中,均将博物馆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更加融入全国大局”作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加强特色博物馆建设与区域战略、重大文化工程的整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配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内蒙古立项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广西将特色博物馆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地域品牌。特色博物馆植根于在地独特的文化沃土,是群众科学素养、见识情操、审美意趣等的重要养成所,在社会中扮演更丰富、更积极的文化角色。加强特色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在社会各界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广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尝试适当延长开放,可“针对特殊人群开放特定空间、特殊藏品、特别资料”,把特色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感染力、凝聚力传播出去,固化下来,转化开去,为创造新文化、打造新风俗、开创新业态、树立新道德,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博物馆要根据发展宗旨,强化研究特色,建立完备的藏品体系,突出系统化、类别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收藏特色,打造博物馆品牌,提高地方文化的影响。
做好小众细分市场。特色博物馆有的虽然小众,但拥有博物馆的完备功能,在文化市场也深受欢迎,很多是“网红”打卡地、遛娃必去地,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按照新的博物馆定义,特色博物馆所展现的“可及性和包容性”特质以及在“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北京上海的汽车博物馆是车迷族的乐园。组织人造星空演示、天文观测的北京天文馆深受爱星人和社区欢迎。年代感的蒸汽机车、岁月磨就斑痕的车头、斑驳的候车室等构成的情景吸引人们在中国铁道博物馆留影留忆。
建设规模适度化。特色博物馆建设不宜贪大求全,应与藏品数量和观众流量相适应,“能说清一件事就行”,可以是小而美。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考虑长远发展,可预留用地,在建设中要考虑不同博物馆的特性和不同需求对象的特点,做到功能完备,体现新的博物馆建设设计理念。同时规划好符合博物馆发展目标的藏品征集、展览,开展好丰富、富有趣味的社会教育活动。
对外运营中的几个注意点。通过对已开馆的特色博物馆观察,观众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一是有好的讲解,吸引观众去听去看,二是有真正让孩子受益的精心策划的活动,三是有好的体验项目。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墙面知识太多、文字内容过多过密;展出方式缺乏想象力;互动项目不足;停车、吃饭的便利性。(胡芳,2021年1月29日《中国文化报》)
从历史类博物馆的深耕到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入列”,以及特色博物馆理念在博物馆界的全面引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格局。在新时代生机勃勃的文化建设中,特色博物馆只有将特色文化、自身建设和政府支持有机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社会价值,走上广阔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