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申报单位:故宫博物院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聚焦中华文明特质,以“何以中国”为主题,述说中国故事;以中华文明的“源”“流”“汇”为主线,打破时间叙事线索,尝试以意象化的表达,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分别对应“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特质。
展览在“源”“流”“汇”三个单元下各设三个子版块,合成“九章”,各版块体量基本相当,均围绕主题展开。展览特别要讲清楚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公众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此次展出的展品来自全国30家文博机构,在展品选取过程中,筹展组始终坚持“因展置物”,选取切实符合展览逻辑的展品,所有展品均需服务于“何以中国”这一大命题,同时兼顾各自单元“源”“流”“汇”小主题。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
——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
申报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展览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条主线(明线)的同时,充分结合党史军史的主要脉络(隐线),系统梳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的形成和丰富发展,展示百年风华党史和党缔造领导军队的关键节点。
展览按时序设置了“缔造和领导新型人民军队 夺取中国革命战争伟大胜利”“建设合成军队 全面履行保卫祖国职能”“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四个部分,全景展现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突出展示新时代强军事业的伟大实践,生动反映人民军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诚。
展出文物近1600件(套),其中首次展出的文物685件(套)。着眼以红色文化引导感染观众,打造全景式、互动式、沉浸式观展氛围,让观众在虚拟场景中感受党带领人民军队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开发主题社会教育课程和讲座,同步开发文创产品,推出真人讲解网上展厅,构建数字化立体化社会宣教体系。开展以来,接待观众130.25万人,讲解1063批次,参与互动体验53余万人次。
《共产党宣言》专题展
申报单位:国家典籍博物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挖掘展示馆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20年底,浙江省委宣传部新接收入藏1140余件各语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文献。以此为契机,该馆与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策划举办《共产党宣言》专题展。展览通过全面阐释《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时代价值,为新时期全面深入学习党史、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支撑。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从社会阶级、思想理论、组织活动等不同层面介绍诞生背景、起草全过程、内容等;第二单元“《共产党宣言》在世界的传播”梳理其在世界的主要传播途径、不同语种主要译本的基本情况;第三单元“《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详细介绍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在中国不同时期的译介与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呈现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作用;第四单元“画说《共产党宣言》”特别展示有关《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连环画、漫画等艺术创作。前三个单元以大量篇幅呈现出《共产党宣言》诞生后从被禁止到被关注,从世界到中国的传播过程,并勾勒出其流传发展与重要事件之间的关系,更注重学术性与知识性;最后一个单元位于展览中厅的缓冲休息区,更注重趣味性。
展览展出各类文献423种(含中文文献166种,外文文献257种)。其中《共产党宣言》展品综合国家图书馆“中文求全、外文求精”与浙江省委宣传部入藏版本外文多、语言多的特点,展出中外文不同时期、不同语种、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306种,涉及中文、德文、英文等55种语言。
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申报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家和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先驱。展览通过近400组梁思成先生学术生涯中重要的一手文献(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京博物院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内外重要研究机构)全面展现其学术人生与学术贡献。
展览以“求学”“治史”“规划与保护”“建筑设计”“教育”为主题分为五个单元。“求学”部分通过梁思成的学习经历,勾勒出他学贯中西的学术背景之形成过程,特别展出了梁思成在宾大、哈佛的成绩单和建筑绘图作业。“治史”部分重点呈现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同仁考察测绘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等众多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展出了一批由梁思成与助手莫宗江合作的古建筑测绘图纸。“城市规划与保护”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展示了“梁陈方案”(1950,与陈占祥合作)以及为保护北京古城撰写的一系列文章、在抗战与内战之际列出的《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1945)及《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1949)。“建筑设计”部分,展示了作为建筑师的梁思成少而精的作品,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与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探寻中国现代建筑之路的主线——追求“新而中”。“教育”部分展示了梁思成一手创办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为祖国培养大批建设人才。
展览展出共计368件(组)展品:包括150余件(组)由手稿、图纸、草图、测绘稿、打字稿、档案、证书、著作早期刊本、影像、录音等构成的珍贵文献(绝大部分为原件),200余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历史照片,以及若干实物(如根据历史照片复制的梁思成使用过的绘图桌等)、模型、空间装置、多媒体作品等。
北朝风韵
申报单位:大同市博物馆
北朝是中国北方各民族由混乱冲突走向大融合的时代,是丝绸之路中西交流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文化走向盛唐巅峰的奠基时代。北魏平城是北朝融合盛世的开端,大同境内出土的诸多北魏遗物以及馆藏的北齐、北周等北朝文物,是北朝社会历史文化的时代缩影。基于丰厚的馆藏文物,大同市博物馆策划实施了“北朝风韵”展览,旨在展示北朝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兴盛,重现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融合与文化多元的社会风貌。
展览以“北朝风韵”为题,分“妙相庄严”“石雕气象”“卤簿庄穆”“魏碑风骨”“彼岸世界”“殿堂华章”“生活百态”七个单元。通过佛教造像、石雕文物、随葬陶俑、墓志碑刻、葬具壁画、墓砖瓦当及生活器具的展示,再现了北朝的宗教文化、雕刻艺术、出行仪仗、碑志书法、建筑起居、丧葬习俗及日常生活,这些方面各有不同又相互补充,勾勒出北朝风俗相杂、文化相融的盛景。
展览展出馆藏北朝文物精品1195件,包括陶瓷器、石雕、墓志碑刻、铜器、铁器、金银器、玻璃器、木器等,器类丰富。其中重要文物如乙弗氏俑阵、丹阳王墓砖、解兴石堂、彩绘木棺、魏碑墓志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一切为了新中国
——解密鞍钢红色档案特展
申报单位:鞍钢博物馆
展览为鞍钢博物馆与鞍山钢铁办公室、鞍山钢铁宣传部联合举办,以图文并茂形式,传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鞍钢的关注支持和殷殷重托,呈现新中国钢铁长子在历史节点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书写鞍钢“为中国工业而斗争”的建设发展历程,赓续传承鞍钢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
展览依托鞍钢“红色档案”资源,结合文献档案实物展品,分恢复建设、抗美援朝、三大工程、鞍钢宪法四个主题,回顾了1948年—1960年间,鞍钢恢复生产、成立鞍山钢铁公司、“七九开工”、“三大工程建设”、支援抗美援朝、毛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诞生等重大标志性事件;展示在此期间内国家领导人与鞍钢的批示、电令、请示、批复、介绍信、题词等46件珍贵档案文献及相关影音视频资料。
根据展览内容,鞍钢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了1949至1960年鞍钢与国家领导人相关的馆藏档案近千册。鞍钢博物馆从中确定了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部委等给鞍钢的批示、电令、请示、批复、介绍信、题词等档案文献210件,其中经扫描(或拍照)、分类、编号和建夹形成电子版资料110件;涉密档案文件39件(未拷贝)。为保护档案原件,档案文献以复制件形式展出。
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
申报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共一大纪念馆作为党的诞生地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策划该展览,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精神”的力量深入广大党员群众心中。
展览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为指引,以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为主体串联,分为“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个部分,着重通过多类创新型展项设置和体验模式,感性化地传递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此外,展览广泛吸收伟大建党精神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对精神谱系的最权威阐释,充分发挥纪念馆馆藏及上海图书馆特色资源优势。
展品遴选紧扣各精神内涵要点,高度关注展品背后的价值观,注重体现精神中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观念,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此次展出的特色展品包括100本建党前后的珍贵历史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一批毛泽东重要著作。巡展中还结合当地特色文物量身打造专场,使每场巡展都有不同亮点。展览开幕一个月,团队预约已达668批,全国巡展受邀场次已排51场,社会反响热烈。
大汉海疆:南越航海文明展
申报单位: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多年来致力于通过航海主题展览弘扬航海文化、传播华夏文明。此次展览,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南越王博物院,从考古发掘出发,以南越王墓及南越国宫署遗址等考古发现,管窥开放多元的南越文明,揭秘承秦启汉的王国往事,展示南越国独具特色的岭南风貌与航海文化。
展览分为序厅、“南越世家”“古国芳华”“文王风雅”“帆起东南”五部分。序厅部分主要讲述南越国的历史背景、南越王墓概况,旨在增进观众理解、营造历史氛围、增强观众后续观展的沉浸感。“南越世家”“古国芳华”“文王风雅”三个单元通过考古发掘文物,从国到人、由宏大到具体,介绍了南越国的历史与社会、南越国的衣食住行、南越王与琴棋书画。“帆起东南”单元则由内而外,专题讲述南越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联。各单元主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共同展示开放多元的南越文明。
在综合考虑文物的相关度、类别、级别、故事性、观赏性等因素后,展览最终遴选南越王墓及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154件(套)文物参展,等级文物众多且极具代表性。“文帝行玺”龙钮金印、丝缕玉衣等37件精品文物荟萃一堂。
家·国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示展演
申报单位:南京博物院
将文物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结合,以家国情怀为核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伦精神为主题,通过深挖并展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围绕个人和国家、个人和父母、个人和配偶、个人和兄弟姐妹、个人和朋友之间、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去阐释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选取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文物,同时配合戏剧、曲艺、民间音乐、民间工匠创作、民间风俗等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动静结合、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多样态、多渠道弘扬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览分“慈孝有亲”“友恭齐家”“恩义好合”“知交与共”“爱国有义”“博爱天下”等单元。“慈孝有亲”主要选取家居空间、家族团圆、孟母三迁、治家格言、慈母儿童形象文物和二十四孝中合乎当下价值观的文物;“友恭齐家”主要选取有兄弟形象的文物、曾国藩教育几个弟弟的文物;“恩义好合”主要选取举案齐眉、张敞画眉、长毋相忘等主题文物;“知交与共”主要选取体现刎颈之交典故的文物和竹林七贤、古琴等主题文物;“爱国有义”主要选取关天培、岳飞、杨家将故事等主题文物,并组织红色革命文化和京剧等报国题材的演出;“博爱天下”主要选取表现“博爱”精神的主题文物,并组织演出讴歌平凡人的英雄史诗抗疫剧《眷江城》。
展览各单元都选取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物,以公共空间图文展及非遗项目进行组合展示。如“慈孝有亲”单元组织了《清风亭》《八珍汤》等剧目演出,“爱国有义”单元公共空间推出爱国主题的手工艺作品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活动(如戏文泥人制作、雨花茶、年画)。
红船起航
——南湖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
申报单位: 南湖革命纪念馆
展览以中国革命红船起航为主题,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主线,以党的发展历程为脉络,全面展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伟大胜利的壮阔历史,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展览由“救亡图存”“开天辟地”“光辉历程”“走向复兴”等四个部分、二十一个单元组成,并设“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轨迹”“中国共产党章程发展历程”两个专题。“救亡图存”部分由“西强中弱”“山河破碎”“抗争与求索”三个单元构成;“开天辟地”部分由“真理曙光”“伟大觉醒”“东方欲晓”“红船起航”“焕然一新”五个单元构成;“光辉历程”部分由“天翻地覆”“屹立东方”“改革开放”三个单元构成;“走向复兴”部分由“昂首阔步迈向新时代”“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等十个单元构成。
展览着力用好文物史料这本“党史教材”,注重用文物说话,根据文物内涵和品质进行个性化设计,增强文物的感染力,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在精选的1135件文物史料中,有许多重要文物为首次向公众展示,如“1872年德文版马克思著《资本论》(考茨基签名本)”“俞秀松使用过的皮箱”“沈钧儒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日记”等。开展以来,接待观众74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142场次,在全国各地巡展70场次。
(文字整理:何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