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致远 砥砺奋进
——全力谱写云冈事业发展新篇章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云冈研究院

微信截图_20220914092630_缩小大小.png

文物数据采集现场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云冈文物的科学保护、云冈学的设立、云冈文化艺术的开发利用等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云冈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科学保护、学术研究、对外交流、景区建设、提质升级、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强基固本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经过十多年努力,云冈石窟文物保护业务已覆盖石质文物保护、数字化建设、彩塑壁画修复、可移动文物修复、文物监测等多方面,成为山西省文保行业的一支核心力量。

组织专业队伍,率先开展“山西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保存现状及病害调查项目”,为科学保护山西境内石窟寺打下良好基础。此外,与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武汉大学等联合,采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和3D打印技术,建立起数字云冈档案,成功完成第3、12、18窟等比例复制项目,实现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大突破。

制定《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十四五”规划》并稳步推进,完成云冈石窟第1至4窟、第11至13窟、第20至26窟、第38至40窟的保养维护,完成第19窟数字化采集项目,进行第14窟数据采集。同时申报文物保护项目,涵盖危岩体修复、洞窟加固、文物数字化、山顶考古遗迹保护展示等。目前,历史监测资料数字化整理项目正处于数字化软件开发阶段,已完成洞窟内温湿度自记的模块开发,日照、风速风向、降雨量、泉水以及人工录入等模块正在开发中。此外,继续实施石窟核心区振动监测工程,启动云冈石窟地下震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编制。

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文物保护新材料研究合作,积极探讨传统修复材料与工艺的传承改造问题,逐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石窟本体的保护工程中。按照山西省文物局统一部署,组织专业队伍,完成大同、朔州、吕梁、忻州4个市共计109处石窟造像和摩崖石刻的田野调查工作。建成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和各类文保实验室,获批“省级石窟寺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开展实验室设备培训,完成力学分析实验室和样品制备实验室设备安装调试。成立“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召开“丝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研讨会”“中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研讨会”“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2021年度工作会议”“数字云冈座谈会”等学术会议,明确未来云冈石窟及全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课题。

承办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院士论坛”,通过院士和国内外文物保护领域科技人员的多层次深入沟通与交流,寻求文物保护科技瓶颈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国文物研究、保护以及利用的科技水平贡献力量。同时,“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通过聚焦石窟寺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和国内顶级石窟寺学术科研队伍,逐步构建起石窟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创新体系。

成立云冈文化保护法庭,是继云冈石窟景区派出所成立、与大同市检察院开展云冈生态公益诉讼机制后的又一举措,云冈石窟文物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增强。持续推进“云冈石窟保护与研究基金会”成立相关事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云冈石窟保护工作。

真抓实干 深化云冈学建设成果

云冈研究院深挖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探索其渊源,归纳其表现,总结其规律,初步建立起“云冈学”科研体系,稳步推动“云冈学”向纵深发展。

陆续出版《云冈石窟辞典》《平城丝路论文集》《云冈石窟典藏本》等多部著作。特别是2019年,历时七年编撰出版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云冈石窟所有洞窟雕刻,提出大量全新的学术观点,全面超越日本学者的16卷本《云冈石窟》,代表“云冈学”研究的最新高度,标志着“云冈学”的正式确立。目前,《云冈石窟申遗成功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云冈研究院论丛》正在收集整理文稿。

拓展云冈学研究深度,联合国内相关高校、学术机构,申报建设国家“云冈学”重点研究基地,专列一批“云冈学”研究标志性科研项目进行集中攻关。目前,正申请建立全国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对山西省石窟寺和摩崖造像进行调查研究。此外,与大同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加强合作研究,建立教师、研究员互相任职机制,共建研究与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

建设国家云冈学大数据中心,建设云冈洞窟数字化档案库,实现云冈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和社会共享。目前,已完成1/3洞窟数字化信息采集。在资金保障到位的前提下,预计“十四五”期间完成所有洞窟数字化采集项目。

开展北魏民族学研究、云冈图像学研究,加强对丝路文化与民族融合的研究,揭示北魏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史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与北京大学、山西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大同大学及全国八大美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完善云冈学涉及的各类学科,使云冈学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召开云冈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国际性云冈文化论坛,打造国际性“云冈学”学术品牌。2020年,举办“古建美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云冈石窟站暨云冈石窟可持续发展与传承研讨会、关于丝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的探索和思考研讨会、云冈石窟·北魏平城与民族融合学术研讨会。2021年,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一周年学术研讨会、云冈研究院建院90周年暨云冈石窟申遗成功20周年学术研讨会。

拓展思路 文旅发展迈上新台阶

与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编制的《云冈历史文化长廊旅游总体规划》已完成。项目规划建设范围东起云冈镇小站村,西至高山镇,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已纳入大同市转型发展重点工程。云冈景区被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全省第一批服务标准化试点景区,对景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进行提质升级。编制出台《云冈景区旅游服务规范》,实现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景区扩建完成10年来,云冈游客和收入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大大延长,有力带动了大同区域经济发展。

按照“日检查、周巡查、月督查”工作要求,进行常态化安全检查,特别是“十一”小长假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扎实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在岗带班、工作人员在岗值班制度,确保游客及文物安全。实施云冈石窟核心景区安防改造工程,增强工作人员消防意识,组织消防安全培训,进行夜间应急处置演练。

持续做大做强云冈石窟官方微信、微博、官网,有力扩大云冈石窟的影响力。将一个世纪以来云冈石窟的中外学术文献、珍贵历史影像、出土精美石雕和世界上首个可拆卸的3D打印等比例数字化石窟等,在浙江、上海等地展出。

面对极端天气频发和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弹的情况,按照山西省政府统一部署,根据防汛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多次召开会议周密部署。为提高应对景区突发汛情的能力,编制景区防汛预案。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陆续发布景区开放公告,完成景区开放工作。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青少年深刻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做好社会研学服务,接待全国各地研学团队。近年来,来自京、沪、江、浙等地区各行各业的文物爱好者,自发宣传山西、宣传大同、宣传云冈,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响应国家煤改电号召,将使用十余年的锅炉房改建为图书馆,并对社会公众开放。图书馆现有藏书3万余册,已成为山西省内关于石窟寺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并基本形成适应云冈研究院各学科与科研需求的文献收藏体系和服务体系,吸引不少学术团体、研学团队及文物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

下一步,云冈研究院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体现高度的文化自信,以最严格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好研究好云冈石窟,以最坚决的意志和行动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奋力谱写云冈事业发展新篇章。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24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