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安全工作主要是保障馆内的文物安全和观众安全。文物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文物又是脆弱的、不能再生的,时刻面临着危险和风险。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文物,博物馆公共安全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守护好文物,保护好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同时,博物馆要保护观众安全,维护良好参观秩序。
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随着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开放单位,应建立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从博物馆应急管理的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防、应急预案管理、监测和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善后工作等几个方面入手,同时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应急管理机构设置,有效应对博物馆各种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善后管理等过程中,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观众及文物安全、维护良好参观秩序。
博物馆风险管理机制
在整个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当中,风险管理占据着首要位置,其功能在于识别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所有危险,结合相应的具体手段加以控制。首先识别风险的类型和内容,再判断风险的性质、等级,从而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将风险最大程度地缩减。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中“5风险管理过程”规定:“风险管理包括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监督和检查等主要内容”。根据博物馆风险管理工作需求,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适当选取和合并后,主要研究博物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防控,并进行明确要求。
风险管理机制是博物馆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博物馆应对识别出的各类突发事件风险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博物馆应急预案管理
博物馆应制订应急预案体系。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预案相关文件要求,博物馆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应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结果。
博物馆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影响大小等因素,可设立三个等级的应急预案:
一级事件(突发事件突然爆发、造成或可能造成巨大破坏)→启动“红色预案”;二级事件(突发事件局部发生、蔓延较快)→启动“橙色预案”;三级事件(突发事件危机事件苗头或发生局部可控危机事件)→启动“黄色预案”。
对预案体系的管理,我国博物馆界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如国博就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全国其他地区的场馆可从完善相关预案入手,制定各种紧急处理方案,并不断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不仅保证藏展品的安全,同时更要将观众的安全落到实处,让博物馆的整体安全得到保证。
预防和预警机制
首先是突发事件的预防,这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阶段。如果博物馆预防工作充分,根据平时收集的风险源信息,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避免突发事件发生,使其形成的损害减到最小的范围。
其次是预防突发事件应建立准确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博物馆应建立专项监测与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监测机制,既对博物馆自身运行的风险状况、隐患状况、安全管理制度运行状况、技术运行状况及基础设施运行状况进行监测,也可建立与社会专业机构监测信息的沟通机制。
博物馆应建立预警工作机制,根据监测监控数据变化情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必要时可向外部机构和部门发出预警信息。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
应急处置与救援在博物馆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许多安全工作是围绕其开展的。博物馆应急救援机构深入应急现场、了解分析应急情况、按照应急预案隔离应急险境、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行动等程序,与贯穿于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快速应急处置措施、清晰的实时监控、科学的应急决策、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应急联动等组成。其中,要特别注意作好现场处置与救援,作好观众疏散与保护,强化藏品展品抢救与保护。
善后恢复
这是围绕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的善后恢复等任务建立起来的,包括应急处置后的善后处理、恢复调整、调查总结、改进工作等机制。博物馆应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强化应急培训,完善应急队伍
博物馆应强化风险意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教育,提高处置突发事件水平。博物馆宜建立和健全以政府专业应急救援为支撑,以本馆专兼职保卫人员为日常主要安全力量,以博物馆员工志愿队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
博物馆应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技能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演练,对观众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博物馆应建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是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效进行的组织保证,如图所示。
博物馆应设置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作为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博物馆安委会宜由馆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如:办公室、人事部门)、安保部门、工程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藏品管理部门、文物保护部门、后勤部门等负责人组成。博物馆安委会可下设安委会办公室。
突发事件发生后,博物馆安委会立即转为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博物馆应急管理工作。应急指挥部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可包括文物保护组、信息联络组、现场处置组、观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内部外部技术专家组等各专项应急救援组。
信息报送传递
博物馆应建立应急通信网络,规范报警与信息传递;统一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加强舆情管理。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应突出“快”和“早”,为决策和处置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通过及时续报详细情况,不断完善信息内容,为科学决策与处置提供准确依据。
博物馆应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搜集、新闻舆论联络以及与上级部门及政府新闻宣传部门的对接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制定信息发布计划,在上级部门指导下,确定发布内容,及时用适当方式发布消息。
博物馆严格落实安全要求
落实安全指示,强化思想重视
博物馆可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岗位责任明晰、任务落实落细的工作理念,按照压紧压实、敏捷响应的要求,层层明确安全谁去抓、如何抓,一抓到底,抓到神经末梢,逐层逐级拧紧安全螺丝。
管理到位,明确责任
明确馆级领导责任。博物馆领导班子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树牢再少不能少安全的强烈意识,经常研究落实安全具体措施,确保人员配备到位、设施保障到位、经费投入到位,定期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安防、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督查安全工作责任落实情况。
明确部门安全职责。博物馆安全保卫部及业务部门负责人是安全工作中坚力量,应落实安全责任:深入研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时跟踪了解安全物防、技防的最新应用情况;结合具体业务,按照“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要求,坚持在工作中始终将安全事项前置考虑,准确掌握安全工作的关键部位、风险防控点,做到底数清楚;负责落实安全最后一米责任,特别在重大活动、时令节日关键节点,对重点设施设备核查到位,保证特种设备等正常运转,做到鼓点节奏准。
明确各安全管理员职责。安全管理员是博物馆安全工作日常具体执行者,发挥着岗位哨、侦察兵的重要作用。按照区域大小、业务工作特点和所辖安全设施设备情况,划分安全设施设备网格化管理责任区,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大小安全事务有人管。
措施到位,确保安全
排查设施隐患,运转正常。必须加强博物馆安全设施器材的日常管理,不能有侥幸心理,一定要让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全程参与维保公司的日常巡查、定期检测和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掌握安全设施器材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特别是定期对重点区域的安全设施器材,周期性检测维修,确保有效运行。
排查环境隐患,边界清晰。巴西国家博物馆的火灾就是由于礼堂空调超负荷运转、开关未能自动切断而引发的。博物馆陈列展览使用不少电器设备装置,许多是隐蔽工程,若质量不合格或管理不善,易引发险情。博物馆应经常排除环境隐患。
排查人员隐患,技能过硬。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能排除人的因素。有的事故就是操作者违规、管理者责任不落实或安全管理能力跟不上导致。针对安全操作要求,排查人员是否经过上岗培训、是否持证上岗,是否有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定期邀请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到现场问诊把脉,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博物馆人员自身能力所限、业务不熟而发现不了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可以让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比较中学习,不断提升识别风险隐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