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博物馆:再现大运河 繁华盛景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安徽文旅

微信截图_20220906101206.png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八周年。在安徽淮北市,有一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博物馆,这里展出了大量柳孜遗址出土的文物。作为中国大运河考古重大成果,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为确认通济渠的流经路线提供了有力证明。

淮北市博物馆,又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创建于1976年,馆名为郭沫若题写。2004年新馆开馆,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2009年,为推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淮北市博物馆加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远远看去,淮北市博物馆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淮北市博物馆副馆长杨建华介绍,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出土的文物,占到了馆藏文物的70%以上。展厅面积6000余平方米,包括古相遗珍、汉画像石、运河遗韵、盛世流光、柳孜盛景等固定展厅和两个临时展厅。运河遗韵、盛世流光、柳孜盛景三个展厅皆以大运河为主题,通过文物展示、遗址复原、木雕、塑像、绘画等多种形式,再现了隋唐大运河的繁华盛景。

散落的船板、瓷器、铁釜和石碇,让人仿佛回到了遗址发掘现场。

在1999年柳孜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中,除了发现石构建筑物遗迹和大量瓷器等文物,还出土了八艘唐代沉船,这在考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展厅里陈列着一艘唐代货船,出土时船头缺损,只留下部分船身,连尾部拖舵总长12.6米。淮北市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武可介绍说,别小看这个像大扫把一样的尾舵,它在中国造船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这种尾舵是由原始手握舵到北宋时期垂直转向舵的过渡型舵,实物为首次发现,被古船研究专家称为“淮北舵”,在船舶操纵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

展厅四周环绕着金黄色的木雕壁画,生动再现了隋唐运河开凿、巡游、漕运、码头的场景。武可介绍,这些作品出自“木雕之乡”浙江东阳,长52米、高2.6米,分为6个板块,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刻画人物多达900人。

在淮北市博物馆的展品中,还有很多从运河遗址发掘的文物,其中以各色各样流光溢彩的瓷器最为引人瞩目。其中一尊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抱鞠童俑,青中透白,白里闪青,恰如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的名句“肌理细腻骨肉匀”。瓷俑抱的这只球,能够看到三个正面、两个侧面,与宋代十二片皮砌成鞠壳的记载非常相似。这种形象瓷器的出现,说明宋代蹴鞠运动很普及。

提到淮北市的文物发掘,不得不提的就是烈山窑址。烈山窑址处于淮北地区与大运河通济渠相连接的濉河支流雷河岸边,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的烈山西麓。时代处于宋元时期,位于白瓷南传的线路上,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经过2017年和2018年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该窑址是大运河沿线发现的一处重要瓷窑址,为大运河出土瓷器找到了一处重要原产地,在构建大运河文化带的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出土的7000多件文物中,瓷器数量最多,基本包含了唐宋时期南北方各主要窑口的产品,反映了因运河的开通而带来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频繁。还有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茶具、玩具、乐器、泥(瓷)塑制品、娱乐用品等,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透过这些文物,可以想见当年运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隋堤垂柳、拱桥路人,街头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祥和又喧嚣的市井生活图卷。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科知识普及教育基地,近年来淮北市博物馆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文化主题活动、非遗技艺体验、“送展进基层”“文物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年接待观众30多万人次。

淮北市博物馆见证着隋唐大运河沧海桑田的变迁,这条已经淤废了几百年的河道,通过考古发掘重见天日,展现出它曾经的辉煌。深埋在地下的古运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血泪与苦难,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还是一道蕴藏着无数宝藏的地下文化长廊。 

(安徽文旅)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13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