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幸福观与大国工匠精神的岭南表达
“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掠影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吴翠明 田雁 王昌武 磨玮玮文 胡舜 巴誉婷 黄诗金图

5月18日,由深圳博物馆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约2000平方米的展厅共展出展品145件(套),按照神、人、艺的类别进行布局,分为“神驻此楼”“神祖供养”“富贵人间”“美饰万物”四个部分。该展被列入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项目,并入选“2022年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岭南三大民系精品文物荟萃

未标题-2.jpg

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岭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首次汇集了岭南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的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广州木雕“番禺神楼”堪称国宝,潮州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珍品亦精美绝伦;深圳博物馆收藏的客家金漆木雕品类丰富、风格鲜明。就其艺术风格而言,岭南三大民系中,广府地区恢宏大气、庄重典雅,构图讲究对称圆满和韵律感;潮汕地区布局繁复、结构严密、精细纤巧,以表现连续性情节见长,多层镂通雕尽显工匠技法之高超;客家地区受潮州影响,刀法转向简练,风格粗犷质朴,富有古意,以突出主要故事情节为特征。

第一部分“神驻此楼”  以独立区域全方位展示这座气势恢宏、体量庞大的金漆木雕大神楼。神楼全称清“宣统元年岁次己酉”款番禺石楼神楼木雕,简称“番禺神楼”,制作于清宣统元年(1909),1959年入藏广东民间工艺馆(今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反映清代番禺冈尾十八乡一年一度“洪圣王出会”神诞活动的珍贵实物,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与艺术价值。在几代文物工作者努力下,“番禺神楼”至今保存完好。从过去艰难保存到如今充分利用科技与信息化手段进行全面保护,它凝聚了数代文物工作者传承文物、“让文物活起来”的初心,也见证了我国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

“番禺神楼”为榫卯结构,宫殿式布局,由约160件木构件组成,拼装后前后进深约5.7米、左右面宽约5米、通高约5米、底部面积约26平方米、体积110立方米。其体量、器型、工艺,在目前已知存世的清代岭南金漆木雕文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古建筑学者张一兵表示,“番禺神楼”正立面是仿官式牌坊门,从分解元素看,是广府、潮州、客家、官式、西洋“五样共和”。宣统时期的广府建筑装修已经做到了“五样共和”,所以“番禺神楼”的总体风格是典型的广府风格。

第二部分“神祖供养”  分为“祠庙供奉”和“迎神赛会”两小节,展示祭祀礼器。祖先崇拜是中国存在最古老、传承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民间信仰之一。岭南民众重视传统,祭祖习俗盛行,祭祀文化发达,民间宗教活动也十分活跃。祭祖祀神时,常用金漆木雕和描金漆绘工艺装饰精美礼器,营造慎终追远、肃穆隆重的氛围以及宗族兴旺发达的景象,反映了民众崇宗敬祖、酬神娱人的心理。

第三部分“富贵人间”  以“雕梁画栋”和“家居陈设”两小节,展示建筑装饰和家居用品。金漆木雕和描金漆绘以金着于漆、木之上,凸显富丽与华美。岭南近海,粤人重商,贸易繁荣带来大量财富。除实用功能外,人们对生活空间和日常用品有了更高追求。清代民国,富裕阶层兴寺庙、建祠堂、置豪宅成风,形成精致、端庄、华贵的木雕装饰风格,建筑雕梁画栋,家居陈设富丽堂皇。人们通过大量奢华而繁复的装饰美化生活,展示高雅品位,彰显家族财富。

第四部分“美饰万物”  以“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工艺发展简史”“木雕技法”“金漆木雕制作工序”“金漆木雕工艺传承”“金漆木雕题材”五小节,展示其工艺和题材。金漆木雕和描金漆绘在岭南地区广泛应用,既有单独存在的大量实物,又有相互结合的例证。两种工艺历史悠久,技法精湛,流程复杂,传承有序。题材大多取自民间,其选用元素、组合方式、蕴含寓意等经历代匠人积淀,已形成约定俗成的规律和定则。

展品集中体现岭南百姓的幸福观

未标题-3.jpg

此次展出的展品多为人民日常所见所用,装饰纹样和图案既体现了岭南民间信仰、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族审美的独特面貌,又蕴含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表现了人、神、祖、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示了中华民族积极乐观、向阳而生的精神品质,弘扬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金漆木雕和描金漆绘题材包罗万象,是民族审美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幸福观、伦理观、道德观、人生观,包含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及自我的认识。展览将题材分为:吉祥物象——人格化的自然界、伦理教化——模式化的人类社会、神仙世界——理想化的超自然界、象征系统——符号化的装饰纹样四大类。题材所用元素和组合方式,大多是图谱化和程式化的,折射出岭南百姓向往的理想社会和幸福生活。

以最受欢迎的神仙题材“福禄寿三星”为例,代表人世间幸福的总和。又如,“郭子仪祝寿”是广泛流行的人物故事题材。郭子仪为唐代四朝元老,戎马一生,屡建奇功,有七子八婿在朝为官,其中一子是当朝驸马,每逢寿辰,子婿携子来贺,可谓官高位显、子孙满堂。郭子仪的故事代表着百姓对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长寿富贵、子嗣兴旺、乐享天伦的追求。

再如,民国金漆通雕开光鹤鹿同春图床楣是客家架子床的精美构件,其装饰元素体现了岭南百姓的幸福观。双层通雕,海棠纹和古钱纹为地;中间以海棠形开光,雕松、兰、鹿、鹤等,取鹤鹿同春、松鹤延年之意;左右雕牡丹花、绶带鸟,牡丹为富贵之花,鹤、鹿、绶带组合,有福禄寿的寓意;床楣两侧雕麟吐玉书,寓意早生贵子;下部左右雕刻成对的相思鸟,寓意夫妻恩爱。百姓追求的世俗幸福,几乎都能在上面找到。

大国工匠精神在岭南的传承

未标题-4.jpg

“虾蟹篓”题材的木雕制品是金漆木雕的代表,不仅最具地方特色,也是工匠高超技艺的集中体现。该题材结合圆雕、通雕技法,多层次的镂空密而不乱,令人叹为观止。它表达的是潮汕人民对江海水族的喜爱之情,以及祈求生活富足美满的愿望。“虾蟹篓”最早出现于清末,为黄开贤所创。黄开贤,清光绪年间人,生卒年不详,其木雕技艺超群,被誉为“木雕状元”,在潮州地区不少祠堂、庙宇都有他的彩绘及雕刻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青龙古庙的“半畔蟹篓”梁托,是现代虾蟹篓木雕制品的开山之作。据说黄开贤见渔人挑着蟹篓赶夜市,触发创作灵感。他创造的“毛尾”雕刀,解决了多层镂通的技术难题。

20世纪50年代,张鉴轩和陈舜羌师徒在“半畔蟹篓”的基础上,结合多层通雕和圆雕的技法,创作出可四面观赏的圆通雕作品《蟹篓》,不仅打破了“半畔蟹篓”的观赏局限性,更是对木雕技艺的突破与创新。1957年,《蟹篓》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展铜质奖章。这是潮州木雕首次斩获国际奖项。

金漆木雕制品尺寸普遍较小,一方面是受原材料尺寸限制;另一方面纯手工输出需要花费匠人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大型木雕自古以来都是难题。潮州金漆木雕龙虾蟹戏篓,是1985年在一整块木料上雕凿而成的,高度近1.7米,体型巨大,工艺复杂,雕刻出的虾蟹繁茂逼真,栩栩如生,细节丰富又动感十足,是工匠高超技艺的集中体现。整件作品寄寓着风平浪静、海产丰盈的生活期盼。

“父带子”“师带徒”是传统潮州木雕的学习方法,由此不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如黄开贤、张愚、张鉴轩、陈舜羌、辜锡奎、李得浓、陈培臣、辜柳希……其中,张愚是张鉴轩的师傅,陈舜羌师承张鉴轩,陈培臣、李得浓师承陈舜羌。陈培臣与陈舜羌不仅是师徒,也是父子。通过这样的师承关系,金漆木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屡创新高。陈培臣、李得浓、辜柳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并先后于2006年、2012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65年,潮州木雕工艺大师陈舜羌创作的金漆木雕渔业丰收图圆花板,集中表现了36个人物形象,及其从渔船卸鱼货到汽车运载的过程。他根据“S”形路径安排人与物的位置,巧妙利用景物将情节隔开。运用镂通雕技法,表现三个层次的画面空间,有高有低,薄中见厚,富有纵深感和节奏感。1978年,陈舜羌与其子陈培臣赴北京参与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木雕装饰工程;1998年,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更新装饰,陈培臣的木雕作品《岭南佳果》入选;2012年,陈培臣之子陈树东的木雕作品再次入选人民大会堂广东厅。自此,陈氏一门三代共有5件木雕作品收藏于人民大会堂。

随着金漆木雕被更多人了解,人们在惊叹其精巧华美之余,无不赞叹木雕艺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岭南工匠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守护以及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更值得传颂。

数百年来,一代代工匠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用灵巧的双手,以木为材、以金为饰,装点着一栋栋建筑、一件件礼器、一样样家具,在岭南大地谱写出金木交辉的华美乐章。金漆木雕精工细琢、饱满繁复、金碧辉煌,描金漆绘细致入微、精巧华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厚实的美学精神、生动的历史故事。岭南人民以此表达对神灵的祈祷、对祖先的追思、对生活的美化、对未来的愿景,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26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