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指明了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要全面加强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领导,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守护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保护第一,始终把维护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作为文物工作的根本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而革命文物则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保护好,既是文物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保护国家民族和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坚持保护第一,就必须牢固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为政理念,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整体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坚持保护第一,就是要按照真实性、完整性的要求,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乡建设中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特征;秉持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理念,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坚持价值优先、质量第一,不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进行修整,维护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的延续性。
坚持保护第一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始终不渝的追求,是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才能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才能更好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留下更加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加强管理,始终把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确保文物资源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资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保护管理任务异常艰巨。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文物资源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既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职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
全面加强管理,就是要不断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促进健全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统筹开展各类文物资源普查和名录编制;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健全文物防灾减灾体系,提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水平,强化文物执法督察,坚决守住文物安全底线。全面加强管理,就是要强化科技支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加快推进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技创新的“旗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各地应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业机构队伍建设,尤其要强化基层文物部门人才队伍建设,解决长期以来“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关心爱护文物科研人员,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潜力和活力;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让更多人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加强管理”与“保护第一”相辅相成,贯穿于文物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只有全面加强管理,才能确保文物安全,确保“保护第一”的理念落到实处。只有建立健全法制体系,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才能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发展活力,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挖掘价值,始终把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研究和阐释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作为文物工作的基础
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且具有社会、文化、审美、时代等多重价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深入挖掘、阐释文化遗产价值,不仅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而且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们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继续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蕴含的多重价值,特别是要深入系统挖掘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长江等线性遗产的重要价值,展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讲好中国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石窟寺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展现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挖掘世界遗产、大遗址、古建筑等的重要价值,展现地域特色、城市个性、建筑艺术、科学技术、文化内涵、智慧积淀,更好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家国情怀;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广大干部群众从红色资源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源,在做好数字化基础上,加快推出研究成果,让藏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就必须加强价值研究。挖掘价值是推动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基础,也是新时代对文物工作的更高要求。只有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背后故事,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我们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推动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不断激活其生命力,与当代社会相融相通,做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发挥好资政育人、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促进文旅融合,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地、博物馆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加快博物馆改革发展,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数字资源接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体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既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推出更多红色主题旅游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红色旅游,接受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用好文物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物保护利用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推动文物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既是文物工作的使命所系,也是文博人的责任担当。只有让文物融入城乡发展,融入百姓生产生活,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才能让文物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提升文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文物工作科学把握、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统筹谋划,既有继承发展,又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文物工作方针高度凝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逻辑关系。“保护第一”是前提,“加强管理”是保障,“挖掘价值”是基础,“有效利用”是路径,“让文物活起来”是目标,五个方面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必将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指导,引领文物事业迈向新的更高阶段。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在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继续保持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优势,加强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研究,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探索,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推动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