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友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兼博物馆馆长。
25年前,出于对文物工作的特殊挚爱,执教十几年的他离开了教育事业,成为一名文物工作者。
“我从最基本的地方学起,通过查阅法规、阅读文物书籍,学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培训班,与同行广泛切磋交流等形式,全面提升自己。”转行后的刘世友凭着一股韧劲很快就进入了新角色。
摸清家底是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刘世友十分看重,对隆德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建账立卡,完成卡片5000余份,拍摄照片2000余张,每件文物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针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刘世友结合“四有”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设立标志碑、界桩,完成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档案编写和充实,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为文物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展开。面对人员少,经费不足、没有交通工具等困难,刘世友迎难而上,带领普查工作队踏遍了隆德县的山山水水,对全县13个乡镇、625个村民小组进行了实地踏查,新发现文物遗迹229处,完成文物普查档案800余份,普查对象100%全覆盖。普查质量和数量在全区名列前茅,他被表彰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突出贡献个人”。
“文物普查的过程也是宣传文物保护的过程”,刘世友每到一处,都把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向群众进行耐心翔实地解说。经过努力宣讲,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文物志愿者行列。
精心编制实施方案,细心组织实施,成立普查队伍,对全县298个党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群团深入实地调查,确保普查无一遗漏……在刘世友带领下,隆德县文管所提前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2017年被评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生命线。多年来,从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调查、实地探查到可移动文物修复和搬运,刘世友都亲力亲为,冲锋在前。
隆德博物馆馆藏文物库房一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2008年的一天,下乡普查结束的刘世友刚吃完晚饭,和往常一样到馆里值夜班,半夜一阵报警声响,库房栏杆被剪,他拿起铁锹冲出值班室,有效地制止了一起有预谋的文物盗窃案。事后有人问他是否害怕?他说:“责任使然,只要文物没有损失,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从事文物工作的20多年来,所有法定假日他都是在值班室度过的。
2018年,隆德博物馆新馆落成,从展陈大纲编写到方案细化、文物征集……每个工作节点都有他的身影。在博物馆布展阶段,他带领团队,22天披星戴月,按时、保质、高效地完成了展陈任务。2019年6月,隆德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阐释文物价值,讲好隆德红色故事。刘世友先后参与隆德县革命文物保护规划和长征国家公园规划、隆德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隆德县文化旅游广电“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编辑出版了《隆德漫步》,参与编写各种书籍10余部,撰写介绍地方文化方面论文20余篇,为隆德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争当文物保护带头人,在隆德县的文物保护战线上发挥一名文物老兵的作用。”天命之年的刘世友一如既往地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