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是全国文物大县、中国石刻之乡,石窟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安岳县下“石”功夫,推动石窟寺活化利用,做“石”文旅品牌,围绕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完善三项机制,做“石”安全品牌。一是完善文物安全责任机制。2022年3月,印发《安岳县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厘清政府文物安全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县、乡、村、文保单位责任体系逐步完善。二是完善文物“四防”机制。落实文物安全“人防”“犬防”“技防”“物防”四防机制,在全县68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配备文物管理员80名、狼犬40余只,安装视频监控设备28个、红外线报警设备45个,设置微型消防站20余个,文物安全保护条件明显改善。三是完善文物安全检查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分片挂联石窟寺文物点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人公示制度,采取日常巡查、电话查岗、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文物安全检查,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拓展三大平台,做“石”宣传品牌。一是拓展媒体平台。2022年1月举办的川渝石窟保护研究现场交流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在安岳拍摄的纪录片《码农的异想世界》,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网络平台播出。二是拓展展陈平台。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对紫竹观音雕像进行数字化扫描,以此建立的三维模型在浙江大学组织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上展出,随后又分别在四川美术学院、浙江嘉兴美术馆等地参展。三是拓展活动平台。2022年6月,举办非遗展示体验馆开馆仪式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岳县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展示安岳的石刻文创产品,宣传《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提升广大群众文物保护意识。8月下旬,还将举办四川石窟寺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突出三项联动,做“石”合作品牌。一是突出规划共编。协同重庆市大足区编制《安岳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大足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规划》,组织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可行性研究。二是突出示范共创。联合重庆大足开展全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申报资料目前已上报科技部。三是突出活动共办。今年以来,与大足区举行4次石窟文物保护利用交流活动,开展川渝石窟保护研究现场交流活动,召开川渝地区南方潮湿环境下石窟病害防治工作研讨会,联合西北大学开展文物修复(装彩)技术现场交流活动。
打造三大组团,做“石”景区品牌。立足安岳石窟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北部、中部、东部三大文旅组团,北部依托卧佛院、跑马滩水库等资源,打造农文旅融合组团。中部依托圆觉洞、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等资源,打造休闲文创组团。东部依托华严洞、毗卢洞和柠檬资源,打造唐宋风情体验组团。目前,已逐步构建点状辐射、点面结合、带状串连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建设三支队伍,做“石”人才品牌。一是建立专业队伍。争取省市支持,成立四川全省第二个副县级石窟研究院,实行“双院长”制。除配备执行院长外,还引进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专家任技术院长。制定高层次文物人才引进方案,引进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10名,今年拟再引进15名专业人才,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二是成立专家智库。出台《安岳文物保护利用专家智库设置方案》,聘请7名文物学者进入专家智库,借智借力推动安岳石窟保护传承、价值阐发、科技攻关、传播交流。目前,已落实专家智库和专家工作站地点。同时,加强与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校院合作,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理论研究、考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