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万琳在其他班子成员无法上岗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对公园封闭管理,将疫情防控、文物安全、物资保障的重担压在自己肩上,独自挑起领导全院抗疫工作的重担,用担当诠释了巾帼英雄的风采。
万琳主动报名到位置偏远、人口众多的张公堤社区下沉抗疫。两个多月里往返于单位和社区之间,风雨无阻,没有休息一天,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圆满完成下沉社区和抗击疫情的艰巨任务,保障了遗址和文物安全。
丰富的岗位经历锻炼,造就万琳的干练和意志。在武汉文博战线上,万琳是经历多个岗位、主持多项重大项目的资深专家。每到一处,她都能以专业敬业的品质创造精彩,每个项目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万琳来到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的盘龙城遗址,面对没电没水没道路没网络、卫生间无法冲水的工作环境,她告诫自己“苦地方、难地方,就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用“拼命三郎”的意志和行动排除万难。
在盘龙城遗址宫殿区保护展示工程上,经过近一年推敲,万琳带领团队成功采用适合地方环境的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了展示效果,丰富了展示信息,使盘龙城遗址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的优秀典型,为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盘龙城智慧。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万琳全面主持完成两个国家级项目:盘龙城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和遗址核心区一期环境整治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在全国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建设中首屈一指。2018年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田野考古三等奖”等荣誉。2021年,盘龙城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同时入选《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名单。
作为学术研究的带头人,万琳始终坚守一线做研究。近三年来,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考古类遗址的展览策划和建设运营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她还主持召开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盘龙城论坛等学术会议,完成盘龙城宫殿建筑的复原研究、盘龙城人口及城市规模研究、盘龙城印纹硬陶等陶系对比研究等十余个专项研究。
“专业人才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万琳表示。为此,她制订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人才培养计划,自2015年以来持续招录15名全国重点院校的考古等专业研究生。仅仅引进人才还不行,“还要搭台子,压担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近两年,万琳不断给年轻人提供锻炼机会:年轻人独立设计的“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等,全面呈现了他们的能力与活力,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回首来路,轻舟已过万重山;展望前程,快马加鞭未下鞍。在万琳带领下,如今的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备受青睐的文旅打卡地、武汉文化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