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北缘……河谷环绕中,一片柳叶形岛状台地高约30米,抬眼望,交河故城建于此。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河故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交河故城时强调,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街巷、作坊、官署、民居……昔日繁华的城池经过岁月洗礼,遗留下断壁残垣无声地讲述着2000多年的历史。交河故城见证了古代西域地区车师、高昌国、高昌回鹘等文明的存在与特征,见证“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路交流的重要保障,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有关城市文化、建筑技术、佛教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及传播,集中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灿烂历史和一体多元文化,有力证明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何在新时代书写保护与传承,让交河故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勃发时代脉动?在党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吐鲁番市委的全力支持下,交河故城坚持保护为主兼顾文化传承与利用,铺展开融合之路。
“交河故城主要面临的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这两方面损害。”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市文博院院长曹洪勇介绍说,雨水的冲蚀、强烈的温差、强风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到交河故城,同时,随着游客不断增多,一些人为破坏行为也成为安全隐患。近年来,吐鲁番市文物局切实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理念,不断加大对交河故城等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自2005年始,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联合兰州大学,对交河故城开展了5个月的现场勘察和大量的室内试验;2006年5月至2021年9月,先后8批次申请资金1.2亿余元对交河故城进行保护,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崖体加固、文物本体修缮等项目;2020年至2021年,完成交河故城安防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截至目前,交河故城游客公共区域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探索出文物资源与科技结合保护利用新模式,进一步推进智慧旅游。
为充分发挥交河故城这一独特的文物资源优势,持续提升景区服务保障能力,吐鲁番市文物局坚持把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景区服务水平作为重点。特别是对讲解内容重新进行编审、修改、提炼,依托文物景区历史文化,对照《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严把审读关,确保讲解词内容无纰漏,全面提高讲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使新疆故事深入人心。
为充分发挥文物“证史、资政、育人”作用,吐鲁番市文物局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宣传推介吐鲁番历史文化,在“文物保护宣传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节点和中国传统节假日期间,持续开展“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群众性教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9.8万名各族群众分批次走进交河故城,围绕吐鲁番历史沿革、各民族迁居、多种宗教传播、多种文化交汇、民族团结共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生动翔实的解说,让群众在参观中受教育,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在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物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以历史发展为脉络,融入现代文化、音乐等元素,推出了“夜游交河”“夜读苏公塔”等活动,让沉睡千年的历史文化“活”起来,让游客在活动中感受吐鲁番厚重的历史和多元文化。
针对青少年、中小学生,制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文物承载的丝绸之路故事——吐鲁番红色研学之交河》等研学手册,努力把交河故城建设成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以及以培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让新时代青少年加深对文物背后历史文化的认识。同时,创新展览展示方式,加大科技支撑。将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文物展示各方面,推进建设景区数字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旅游兴疆战略。
谈到下一步重点工作,吐鲁番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文物保护,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打下基础。从打造文旅融合的品牌产品、提升文旅融合的质量效益、完善文旅融合的保障体系等三方面下功夫,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宽文化旅游标准覆盖领域,同时加大文旅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夯实自身发展基础,为守护好交河故城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提供核心支撑和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