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共有39项展览项目入围终评,包括历史、文化、艺术、革命纪念、自然类等题材和类型。这些展览集中体现了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事业发展的新动向与新亮点。
大局意识更加鲜明。与往年相比,配合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以及依托重要世界遗产资源的展览案例数量更多、影响力更大。比如配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呼应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配合泉州申遗工作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以及依托亚洲唯一古生物化石类世界遗产地建设的“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基本陈列”等。这些展览在讲述跨区域、大尺度文化遗产内涵的同时,也在视觉语言和表达方式上突出区域特点和资源特色,使展览兼具宏观与微观视野、共性与个性特征、知识与叙事呈现,不仅帮助观众了解文化遗产脉络全貌,也易于建立与其之间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协同联动更加立体。入围项目中,馆际协同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四川博物院“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联动48家文博单位,涵盖长江上中下游多个地区,为近年来跨区域、大协作难得一见的盛况。而上海大学博物馆的“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立足高校博物馆的双重教育职能,打通文博教学、博物馆实习、博物馆策展全链条,为高校博物馆策展业务联动与资源整合提供了新颖的样本。同时,一些博物馆精心规划展览与博物馆整体环境的有机结合,为观众提供了更具整体性、差异性和沉浸式的体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以“打破边界、全域展示”的理念,对室内、室外、陆域、海域整体规划布展,使每一寸空间皆为展厅。
跨界融合更加深入。近年来,“跨界”“博物馆+”的理念不断升温,促进多元力量助力博物馆创新发展。在入围项目中,这一趋势持续深化。在展览叙事层面,浙江自然博物院“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国吉祥文化特展”探索自然标本与历史文物跨界融合,以自然视角阐释历史文物的吉祥内涵,通过动物、植物、文物中的福禄寿禧,展现人们对吉祥文化的不同表达。在展览建设层面,四川博物院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办展,吸引文旅经济、创意产业、大数据等领域的14家企业参与支持。“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积极联动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文物保护院校和龙头科技公司。这些跨界融合的新动作,推动博物馆展览价值进一步放大。
数字赋能更加成熟。与往年相比,能够坚持适度和适用原则,充分把握主题内容和技术手段的关系,将数字技术应用与促进主题叙事传达、促进展览个性化相结合的案例显著增多。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上的舟楫”展览在主线叙事上采用数字媒体沉浸技术,为观众提供了人在画中游的体验,人、船、两岸风景融为一体,同时在辅线叙事上呈现运河两岸的世间百态和生活面貌,达成传统展陈与沉浸体验合理自然融合的效果。“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展览”从人的认知与物的表达出发,全因素打造战役时空和精神场域,通过“66个瞬间”“亲历者说”“数说淮海战役”“急行军体验”“小推车体验”“超级尺度地图”等数字展示项目,使观众仿佛置身当年的战役中,切身感受穿越时空的革命精神,对“人民的胜利”伟大主题形成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