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早期文物保护工作述略(1912-1949)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刘剑辉

20220802401.jpg

文物保护,是近年来博物馆工作中备受关注的内容。考察中国国家博物馆110年来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的文保工作脉络清晰,不但设置专门机构,大量引进技术人才,还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使文保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1912年7月9日,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筹建并直接管理的国家博物馆自此诞生,它为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文物保护亦成为其日常工作的应有之义。由于博物馆事业处于初期阶段,业务划分远远不及今日之细化,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与调查、考古、保存、摹拓、展览等融为一体。本文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档案、账册、藏品以及民国时期政令、工作报告等史料,梳理中国国家博物馆1912年至1949年间的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理念的提出

文物保护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观念的转变而变迁。1925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总结建馆以来的工作,归纳为调查古物、考古发掘、考订、保存古物、摹拓、模造、摄影、研究、编辑、讲演十大类。其中“保存古物”“摹拓”两项,与博物馆现在的文保工作直接呼应。文保工作随着博物馆的诞生而开展,并且占有重要地位。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存古物”一项中提到:

古物保存至为不易,本馆周咨博访,计策万全,缺者使完,危者使安。先后制作匣囊,成造桌架,装璜物品,裱褙拓片,均煞费经营,俾传久远。

这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物保护的理念。“计策万全”“危者使安”,是文物保护的题中之义,而“缺者使完”,则具体到文物修复的范畴。然而光有理念还不够,为了传之久远,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包括制作匣囊、装璜物品、裱褙拓片等。

1927年10月15日,《教育部历史博物馆规程》颁布,规定征集部掌关于历史之物品分别调查、搜集、购置、陈列、保管事项;艺术部掌关于物品之摹拓等事项。自此,文物保护工作不仅上升到制度层面,还具体到部门的分工。

理念的提出,制度的建设,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物保护实践的探索

在理念的指引下,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已是当时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除了前述概括性的总结,我们还能找到许多有关文物修复的记载。特别是傅斯年在历年工作报告中常有提及。比如:

1921年,清理“清内阁档案,检获宋椠八种”,包括《论语注疏》《唐六典》《柳文集》等,总计十二册,加以修复。这是傅斯年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十八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因为有了之前的修复,这批宋版书拟于下一年度“选择影印,藉广流传。”由此可见,文物修复对于出版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除了文物修复工作,作为博物馆初期十项重要工作中的“调查古物”与“考古发掘”,其实一直伴随着文物保护的内容。

20世纪初,社会动荡,经济凋敝。建筑之摧毁,文物之盗掘时有发生,给国家文化学术带来莫大损失。据史料记载,至迟在1918年博物馆迁址午门之后,已开始积极开展文物调查,与各地政府陈明厉害,请予保护。比如1931年秋,宛平县属三盆山十字寺文物存在中外勾结盗卖之事,为保护文物,先后致函房宛两县请加意维护,后经协商,将两方石刻移运到馆中陈列,并对外展览。同时,着手考古工作,先后发掘河北钜鹿故城(1921年)、信阳汉代墓葬(1924年)等,将散落在荒野的文物带回馆内加以保管维护。此外,与北平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古物保管委员会等单位和学术团体开展合作,共同为古建筑的保护而奔走呼号。

民族精神基因的守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局势日趋危急。1930年至1949年,博物馆划分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两个时期。虽然主管部门几经变更,然而博物馆保护文物的意志没有动摇,并且做出了典守国家文脉、守护民族基因的壮举。

故宫文物南迁之时,国立历史博物馆也一起奉命南迁文物。1933年春,古物陈列所为其开具的第二二三号、第二三三号等收据,见证了这段协同南迁的历史。据博物馆早期馆史专家李守义研究,“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将一部分重要文物装十箱,本别编号,秘密保存于北平浙江兴业银行”“另一部分重要文物分六批南迁到上海、南京。”七七事变后,这批文物与故宫博物院文物一起经历了西迁、回迁等。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原藏于历史博物馆的珍品,如接收至国子监的周代十器被运往台湾。留在大陆的文物,包括北魏元显儁墓志、十字寺元代景教石刻等,则存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为今日南京博物院的藏品。这次文保行动,是全民族抗战的生动体现,对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同一时期,博物馆部分人员留守北平,维持日常工作。1937年底北平沦陷,经过不到两年的休整,自1939年起,“本馆酌渐恢复各项工作……先后征集物品多宗,整理钜鹿宋瓷十余品,使成完器。土俑、石刻、档案、图画、纸片之整理尤夥……”可以看出,在动荡的局势下,除了研究、展览等,馆藏文物的修复亦是日常工作之一。检阅库存,我们仍可看到当年修复的钜鹿宋瓷,如影青瓜棱式执壶、影青瓷盖碗、白釉瓷瓶等。

“缺者使完,危者使安”“煞费经营,俾传久远。”的理念,绵延于南迁文物的滚滚车辙之下,也闪耀在钜鹿宋瓷清淡悠远的釉色之上。而这些文保实践,无一不是博物馆对民族精神基因的守护。

如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用体系完备的143万余件文物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在,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守护着国家各时期的代表性物证。回顾中国国家博物馆早期文物保护的峥嵘岁月,更能领会到博物馆的使命,从而赓续其精神,继往以开来。


(作者单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62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