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距今7500年的“北辛文化”发祥地,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勇于自荐的毛遂、礼聘孟子的滕文公、招贤纳士的孟尝君的故里。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是集中展示滕州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综合性场馆,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滕州市博物馆基本陈列设置三个常规展厅和四个专题展厅,以文物为主体,以观众为中心,科普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突出展览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创新陈列形式,借助多样式展柜、展具和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展示。
陈列布展秉持文物与场景结合的理念,合理利用声光系统、多媒体设备,使整个展览更生动具象,让观众领略悠久灿烂文化的同时,感受当代展陈的科技魅力。同时,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开发多个科技互动展项和装置,丰富了展陈内容,增添了展览趣味性,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
参与性大型场景
在保证展线流畅的基础上,对重要历史节点和场合进行场景式立体展现,达到文物与场景相契合、人景合一的效果。
“北辛文化时期”大型场景 北辛文化是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文化序列中重要的文化脉络之一,场景设计中综合运用前景文物及农业耕作、渔猎畜牧、采集场景投影,结合绘画和地面塑形、人物雕塑等展示手段,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北辛人“围壕而居”的聚落形态。逼真的人物塑形和声光电演示,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北辛人的生存状况。细小展品按相应位置以护栏展柜进行展示,拉近与观众距离;大型展品使用玻璃展柜点缀于场景之中,天花使用深色挂片营造星空效果。
“文公问政”场景 以宫殿内景为背景制作大型连续的场景,地面草席结合前部雕塑人物及仿古家具,使整个场景在视觉上连成一体。
“车马坑”复原场景 复原“199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前掌大遗址“车马坑”。前掌大遗址位于官桥镇前掌大村,西距薛国故城约一公里。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工作,现已确定前掌大遗址为商末至西周早期薛国贵族集中埋葬之地。复原“车马坑”利用抬高的地面进行真实塑形,按薛国故城形体制作两侧展柜、城墙形制的倾斜展柜,上下使用古城墙的夯土效果,展具以层叠形式对文物进行多层次阵列布置,以满足该展区文物众多的需求。
滕县保卫战大型场景 在通史展厅第四单元近现代抗日战争部分,制作滕县保卫战半景,结合投影及平面立体化的人物进行展现。运用幻影成像及仿真建筑结合的方式,在布局上打破常规,利用声光电手段,营造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赫赫青铜”专题展厅征战场景 利用凹入空间制作多层次的征战场景,绘画、置景结合,复原作战车马营造宏大的战争场面。场景前部,分组运用地台式展柜,展示小型兵器展品组合,同时展柜也起到部分围栏作用,顶部吊挂纷飞的羽箭,使场景更加生动。
观众互动展项
为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依托馆藏特色资源,在合适位置设计互动展项,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陶器虚拟模型制作 在“陶风瓷韵”专题展厅的最后部分,通过leap技术结合触摸屏制作陶器互动游戏。具体方法是:根据教学图片在坯车模型上方做出拉坯的基本动作;陶器大体造型完成后,观众继续在触摸屏上操作,制作陶器的细节;完成造型后,观众可继续在触摸屏上进行上釉色、烧制等工艺步骤,最后完成虚拟陶器作品。每件陶器作品的照片,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观众用手机扫描后可下载保存。
金文书写释读 在“赫赫青铜”展厅结尾区设置金文书写释读互动。整体空间三面制作竹简摆放阵列,地面通过灯光投射金文文字光斑烘托气氛,中间放置两张操作台供观众使用。其后部为投影显示,观众亦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将自己书写的内容下载到手机中保存留念。
汉服虚拟换装艺术展项 在通史展厅“泱泱汉风”单元安置“汉服虚拟换装”多媒体互动,观众可通过虚拟现实穿着各式汉服,并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自己身着汉服的体验照片。
动物造型玉器增强现实 在专题展厅“玉蕴华章”结尾部分,设置可来回移动的电视展墙,电视移动到哪个位置,就自动播放对应位置的玉器介绍动画短片,把静态的玉器图片变成生动的动画演示,形象地展示了各种动物形玉器的制作方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文物知识。
“滕州成语故事趣味翻牌”互动 相对于运用声、光、电技术的多媒体互动展项,物理互动装置具有制作和维护成本较低的优势,是提升陈列展示效果的不错选择。“滕州成语故事趣味翻牌”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的成语故事均和滕州地区或者是滕州人物相关,比如耳熟能详的成语班门弄斧、毛遂自荐、鸡鸣狗盗、狡兔三窟、何足挂齿、滕薛争长、墨守成规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平面媒介和简单的文物复制已无法满足博物馆展览展示的需求。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注重多媒体展项的运用,突破了博物馆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局限,秉承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展览理念,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展示手段,使观众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