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研究院、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
主持完成了数量居全国三分之一的四川石窟调查工作。主持管理了国家“一带一路”重要项目“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皮洛遗址、三星堆遗址、城坝遗址、罗家坝遗址、江口战场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皮洛遗址考古成果被誉为是一项具有世界性重大学术与社会政治意义的考古新发现。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模式,受到充分肯定。荣获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布的“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
根据博物馆馆藏特色和资源优势,与区域内其他博物馆在专业研究上形成错位发展,重点进行木偶皮影研究等。针对四川地区余震频发的现实状况,对博物馆文物采取“地震波+馆舍+展陈+展柜(展具)+文物”全系统防震设计和措施。着力塑造 “辉煌成都”“多彩文明”“艺术典藏”三大特展系列品牌为抓手的展览展示策略,5年来共推出高品质展览50余项。充分发挥专业人才辐射、引领作用,支持帮扶区县中小型博物馆、民营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发展。
贵州省
遵义会议纪念馆
牢记嘱托,主动作为,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在长征和遵义会议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展示、延伸上下功夫,共新征集革命文物及历史资料2000多件,使遵义会议陈列馆红色文化有物可陈、有史可讲。站在艺术高度融合提升革命文物资料的陈列布展水平;站在思想高度整合拓展革命文物资料“存史、资政、育人”的综合功能。努力整合文物资料的“附加值”,拓展“利用率”,延伸扩大文物资料在党性教育活动中的生命力、影响力。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博物馆
紧紧围绕“一湖两城”“最美乡愁带”发展目标,树立“文化是内核、旅游是载体”理念,融入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作为古城核心区内的文化服务单位,抓住古城发展方向,通过系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带动古城夜间经济发展。2019年,提出泛博物馆群建设理念,即依靠文物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博物馆这个公共文化事业平台,把全县零散无序的文化体验资源串联起来,建立长效机制,开创文化旅游融合新格局。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承担考古调查、发掘、研究项目200多项(含合作项目),在西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前吐蕃时期和历史时期等各领域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同时承担《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21-2035》等55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西藏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石窟寺调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山南市博物馆
每年以雅砻文化节为契机,在援藏对口的安徽、湖北、湖南省市重点博物馆举办“山南文物精品展”,获广泛好评。馆内基本陈列展围绕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史,每件文物无不见证着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展入选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此外,随着人员队伍壮大,还参与完成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等工作,如配合西藏古籍保护中心完成大量文献抢救整理工作,部分成功申报国家古籍典籍名录。
陕西省
西安市文物稽查队
全面建立文物执法协同机制,获陕西省乃至国家部委的肯定和推广。截至目前共处理文物行政违法案件270余起,主动配合破获“天禄”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追缴文物21330件(组)。行政案件无一例行政复议,正确率达100%,执法力度强、处罚力度大、专项检查频次高。2008年至2021年连续14年被西安市公安局评为文物保护先进单位;2006年至2021年参加全国文物案卷评比和指导性案例遴选,参评案件被评为“优秀案卷”3次、“十大指导性案例”2次。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先后参与实施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专项“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葭芦河流域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研究、榆林地区史前石城聚落遗址考古调查研究、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等工作。积极参与建设工程先期规划设计,至今未发生一起漏探、误探事故,也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推动神木石峁遗址发掘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多个评选,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十一五’期间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甘肃省
金昌市博物馆
建馆初期,为弥补藏品数量的不足,转变思路充分挖掘恐龙化石资源,从自然科普角度寻找突破点,让“上金博·看恐龙”的特色深入人心。2018年新馆开馆以来打造12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开展社会教育及“四进”活动近200场次。2021年,精心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举办建党百年主题展,出版《金昌市博物馆馆刊》(红色专刊),受到一致好评。2022年初,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既有“大党史”也有“小党史”,同时兼具“八办特色”。与兰州市公交集团联合搭建了党史学习教育新平台“8路红色专线”,打通党史知识普及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宣讲活动2000余场。制作《红色女兵王定国》等课件,开展“七进”宣教工作。牵头编创的《南滩街54号》《红色驿站》等沉浸式剧作,发挥了特殊的教育功能。
青海省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大力弘扬莫高窟精神和青藏高原精神,持续开展喇家遗址等重要遗址、墓葬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其中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先后入选2019年度、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实施库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其中彩陶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发挥考古讲史育人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考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名同志获省部级荣誉和青年英才称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围绕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立足宁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主动性考古工作。鸽子山遗址、姚河塬遗址均成功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夏陵、水洞沟遗址入选2021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史前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薄弱领域得到极大加强。始终坚持“科研兴所”,大力优化考古队伍结构,目前硕士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50%,综合素养大幅提升,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支撑,牵头制定并实施《新疆考古工作规划(2018-2022年)》,主持发掘的吉仁台沟口遗址、石城子遗址、沙堆烽遗址入选2018年、2019年、2021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小河墓地、尼雅遗址、阿斯塔那古墓群3项考古成果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明确科研重点,组织或参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复制等保护项目。培养在职硕博研究生4人,增加编制20名。党支部2019-202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
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
着力提升文物保护队伍综合素质,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友谊路地下古墓的考古挖掘中,冲在第一线,既是“看护员”也是“施工员”,彰显了新时代文物系统干部队伍良好作风。相继实施了清代城址抢险加固、克孜尔尕哈烽燧文物保护利用、苏巴什佛寺遗址一期抢险加固等13个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风餐露宿、肩扛大馕,不畏严寒酷暑开展文物巡查,确保文物安全。群策群力下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友谊路墓群保护展示利用项目得以立项,龟兹博物馆新馆亦启动建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秉承“忠诚、担当、争先”的三五九旅精神,始终围绕文物保护和红色基因传承两个重要任务,按照建好一个队伍、守好一个阵地、护好一个文物、做好一个展览、讲好一个故事等“五个好”的标准,创新文化传承手段。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称号15项;成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一。馆藏文物达3万余件,其中部分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珍品。纪念馆已成为兵团人的精神家园、南疆区域红色文化传承高地和师市重要名片。
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
自2011年开始承担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的科技保护项目,形成凝灰岩保护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奠定了我国凝灰岩文物保护的国际领先地位。负责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等一系列重大任务,组织协调全国28个省,2440位调查人员,在10个月内完成了一万余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摸底调查,摸清全国石窟寺保存现状。主导实施的全国水下沉船保护一号工程“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整理: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