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整理:赵昀

北京市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不断攻坚克难,2018年以来完成考古勘探项目1129项、总面积约1.01亿平方米,汉代路县故城遗址等一大批重要发现得到妥善保护,为副中心和新机场建设创造了条件。完成北京市首次大规模革命文物调查、北京市石窟寺专项调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等工作,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冬奥会和疫情防控及首都考古、古建研究、文物保护等工作中均作出了突出贡献。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实施一系列街区保护更新、环境整治、文物腾退、展示利用和整治提升重点工程,有序实施《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7月—2022年6月)》。文物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工作齐头并进,形成智珠寺、曹雪芹故居等一批文物活化利用示范标杆。做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作,赓续红色血脉,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展示工程获得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发挥博物馆优质资源集群优势,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焕发新活力。

天津市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近年来,完成市域内考古项目200余项,发掘古代遗址6万余平方米,出土文物1万余件,填补了天津考古空白。积极开展天津水域的水下考古工作,参加多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基本建设项目文物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编制完成九宣闸等60处大运河沿线各级文物记录档案共计572卷等,推进天津市大运河文脉整理工作。开展文物机构藏品定级保护修复等管理工作,规范文物流通秩序,为打击文物违法犯罪作出突出贡献。

河北省

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

开拓思路、创新工作,集中力量抓好正定古城文物保护维修项目;承担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30多项设计和施工;建立了雄安新区文物建筑数据库和信息资料共享平台。完成了张北元中都遗址中心大殿保护工程和甬路铺墁,为元中都遗址成功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奠定基础。开展全省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完成8个设区市110多处石窟寺现场调查和资料整理录入工作;编制完成《河北省革命文物总体保护规划》等多项重要规划。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基本陈列为阵地,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大力弘扬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助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联合举办的“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文物展”入选“河北省红色题材展览十大精品”。纪念馆入选中国青年运动史教育精品线路,以巡展等形式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青运史的故事,凝聚广大青少年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

山西省

山西青铜博物馆

2019年与博物馆同步开放的“吉金光华”基本陈列,是我国目前体系较完备的中国青铜文化专题陈列,荣获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形成具有青铜文化专题特色的多层次立体式博物馆运行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2021年7月,“金属文物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入选首批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名单,当年,获得“山西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社会教育方面不断创新,“铜喜铜乐,博物馆同您七天乐”系列短视频,开创了博物馆人自创文博类节目的先河。

大同市博物馆

持续挖掘“民族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质,着力推进博物馆发展体系的创新。打造了一支懂文物、擅写作、能策展的优秀团队。策划的“西京印迹”原创外展是省内唯一巡展6年的展览,联合原创的“融合之路”展是国内首个以拓跋鲜卑发展历程为视角的专题展览。研学项目被评为“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教育课程入选山西省博物馆中小学示范项目(第一批)。2020年底形成了“1+9”总分馆体系,为国内博物馆“总分馆制”探索提供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右旗文物保护中心

扎根大漠,跑遍全旗,摸清了7.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文物底数。坚持将文物工作“五纳入”原则,在全旗7个苏木镇选聘“驼峰文物保护员”,形成旗、苏木镇、嘎查、重点地段四级文物保护网络,自2018年以来,全旗未发生文物安全责任事故。完成了曼德拉山岩画群安防工程和保护项目、三维数据管理及可视化系统建设项目等。积极开展文物普查资料成果转换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阿拉善右旗曼德拉文物精品集》等学术研究专著。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积极探索文物事业发展新路子,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厘清其历史发展脉络,紧密结合内蒙古文化遗产资源特点,接连不断取得重大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其中,2021年10月,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辽上京遗址、元上都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先后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和学术专著130余部,获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2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

辽宁省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构建了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基建考古“沈阳模式”。“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1号辽代贵族墓葬实验室考古”项目,填补了辽宁省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着力塑造“沈阳考古”品牌,成功申报并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等。组建了以田野考古专业人员为基础,以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专业人员为补充的骨干团队,成为沈阳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有力推手和重要支撑。

吉林省

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市陨石博物馆)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独具特色的吉林陨石和深厚的地域文化为主题,逐步形成相互补充、交相辉映的展览体系。其中,集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手段为一体的“吉林陨石雨陈列”入选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优秀项目。2020年,“探索星际、触摸陨石”陨石科普研学旅行课程获得全国博物馆自然类、科技类优秀课程。2022年,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计划开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系列展览,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搭建更好平台。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博物馆

5年来,挖掘整合馆藏文物资源,策划制作线下展览83个,策划推出线上培训、展览、展播700余期。规范群众自发性活动,塑造特色品牌项目10余个,叫响龙博文化品牌。积极发挥龙头馆示范作用,联合80余家单位成立“黑龙江博物馆协同发展联盟”。通过实施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文物本体修复三大举措,让5000件文物搬进了智能化的新家。新馆建成后,还将引领全省文博行业快速发展,为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市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杨浦区文物局)

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为引领,着力保护传承“四个百年”城市文脉。2020年9月,杨浦区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围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梳理区域内红色资源,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陈望道旧居、《义勇军进行曲》纪念地等8处列入上海市革命文物名录。协同聚力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建设古船博物馆,让文化设施与人民生活“紧密连接”。

江苏省

淮海战役纪念馆

2021年7月1日提质升级完成,成为同类纪念馆的范式和引领。对重点文物建模,制定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和书画作品修复等方案,持续开展文物研究阐释工作,适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在新展览中“以物述史”,新增文物500余件,设置10余个科技展项,实现了文物的可触可感。设置党性教育、军事教学和青少年研学等5个教学线,系统实施“革命精神进党课、党日活动进淮塔、红色故事进校园”的三进教育工程,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教育品牌。

苏州市文物局

启动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促进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和阐释,为苏州江南文化发源地提供考古实物支撑。落实考古前置工作要求,推动考古勘探工作为地方经济作贡献,修订《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率先将“先考古、后出让”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列入政府规章。创新实施文物工程巡查制度,严格开展文物行政监管,有效遏制了文物违法案件发生。推进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

浙江省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

策划系列文保主题展览,其中“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获“典赞·2021科普中国”十大年度科普作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委托,进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的复制》项目,成功复制整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汉锦,完美体现原技术、原工艺和原材料的复制理念。在援疆、援藏等重大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中,数次携带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型科研设备奔赴拉萨,入选2020年度省级文化和旅游系统十佳党建优秀案例。

安徽省

安徽博物院

深挖文物资源,拓展社教职能,精心打造“红色记忆系列” “徽文化系列”“安徽文博讲堂”等社教品牌,服务受众数百万人。创新打造“安博文物医院”,在全国修复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持续开展善本古籍再造。近5年有6个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向往——‘我’与安徽改革开放四十年”展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

福建省

泉州市文物局

坚持不懈推动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注重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22个遗产点打造成22个文化遗产公园,实现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双提升”。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新增13处,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保护修缮入选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推介项目。成功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文化遗产交流和外延发展。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近5年来,举办国家级展览5场次、省级展览3场次,市级展览80余场次,每年接待观众逾100万人次。2021年组织实施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览推介项目“百年辉煌 闽西荣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龙岩老区苏区成就展”“红色映像——福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精品展”。完成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先后建立了文物综合管理平台、三维文物数据采集和展示,使红色资源展示形式耳目一新。

江西省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

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围绕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指导各级博物馆,推出重大时政主题展陈400多项。2019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创建全省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办法,37家馆成功创建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2020年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新增一、二级馆29个。完成省博新馆建设,力推以行业馆和非国有馆为重点的“特色百馆工程”3年新增设立33家非国有馆,推动出台中部第一个省域《非国有博物馆扶持管理办法》,博物馆惠民服务成绩显著。

婺源县文物保护中心

探索与各文物点之间建立文物安全工作群,形成县、乡(镇)、村、点“四级”联动保护机制。以“万里茶道”申遗点调查、革命文物普查等工作为契机,深入全县各村落,坚持边调查、边宣传、边保护,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率先搭建县级智慧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平台。2020年7月8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彩虹桥因灾受损,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沉稳应对,主动作为,发布“彩虹令”引导市民寻回一百余件被洪水冲走的木构件,将损失降到最小。

山东省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研究,申报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科研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分别负责鲁国故城、齐国故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期规划、建设、展示等工作。与苏皖冀豫相邻省份共同推进“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考古中国项目。先后举办了“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在新时期,将形成院馆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一流的考古机构。

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

作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力负责王羲之故里遗址和洗砚池晋墓保护和管理。研究制定《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保护规划》等,开展安全警钟日等教育活动,坚持人防、技防并重。每年定期维护王羲之故居地上建筑及碑刻,文物建筑得以明显改观。深入挖掘书圣文化资源,定期举办书圣文化节等活动,打造了“书圣故里、魅力临沂”文化品牌。常年开设书法公益文化课堂,组织实施“书法寻根之旅”主题研学项目等,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国粹书法文化的兴趣。

河南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以上对五千年文明负责、下对子子孙孙负责的态度,深化考古研究阐释。围绕“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多项国家级文化科技战略课题项目,进行了大量文物调查和田野发掘工作。主持或参与了“夏文化研究”等多项“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承担并圆满完成了3项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等。初步建成了目前全国唯一的“动物考古标本数据库”科研平台。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物先进单位。

宝丰县文物保护利用服务中心

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16年至今,县财政每年度将不低于1000万元的文物保护修缮、文物安全消防、博物馆开放运行、文物征集等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文物保护需要拨付使用。5年间,增设文物事业机构7个,为文博事业单位增加编制83名。成立乡镇文物保护机构,聘用村级文物管理员,打通了野外文物保护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落实了县乡村三级管理责任。通过挖掘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和打造“博物馆之城”等措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

湖北省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完成配合国家大型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370余项,抢救文物约120万件(套)。配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万里茶道”申遗开展考古工作。积极合作开展钟祥人骨和动物古DNA提取等科技考古项目,取得了30多项研究成果。加强湖北省门类最全、科技含量最高的文保中心建设。建立了湖北省文物保存环境区域中心,并对接至国家中心平台。2022年获得“湖北工人先锋队”荣誉称号。

黄冈市博物馆

自2012年新馆开放以来,开展社教活动850余场,打造专题展120余场(其中红色展38场)。2017年“展志愿风采 感历史文化”大学生志愿活动项目获文化部表彰,“快乐考古行”“七彩陶艺”入选湖北省青少年教育示范案例。2022年1月,参与编制全省首例地方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黄冈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近几年集中力量排查大别山区域内革命文物保护状况,先后完成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等10多项科研项目。

湖南省

湖南省博物馆

坚持为公众提供“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参观体验,积极探索博物馆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其中,与中南大学联合组建的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在马王堆型湿尸保护等方面拥有全国领先的技术。2019年承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全网“博物馆日”话题总阅读量超过7.35亿次。牵头推动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于2022年初正式出台。

隆回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隆回县文物局)

在全省率先开展文物普查、成立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小组、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创新文物产权收归国有办法,消除名人故居等文物建筑内使用人生产生活带来的安全隐患。2021年,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再次开展了全县革命文物资源普查,新公布了一批红色文物,有序推进全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2022年,出台《隆回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暂行)》,从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方面提出了具体管理办法。

广东省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建立起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序列,主持发掘项目先后7次入选“十大”, 2次入选“六大”。作为全国较早涉足水下考古领域的地方研究机构,在整体打捞、水下发掘保护、水下数字化科技考古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先后发掘保护了“南海Ⅰ号”南宋沉船、“南澳Ⅰ号”明代沉船等。先后共建广东省科技考古基地、广东史前考古教学科研基地(云浮)、田野考古研究基地(和平)等一批科研基地。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成功实施的佛山祖庙修缮工程,是佛山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成就之一,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及文物保护规划”“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等多项荣誉。编著完成的《佛山祖庙修缮报告》是广东省第一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报告。成功组织策划了第一个全面展示佛山祖庙发展源流及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岭南圣域——佛山祖庙历史文化基本陈列”,获第一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柳州市文物局)

推动建成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进一步打响了“北有山顶洞,南有白莲洞”的文化品牌。推动建成全国首家城市综合性工业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柳空”旧厂区等2个工业遗存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推进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村寨联合申遗工作。推动市级层面出台《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填补了地方立法空白。2022年,以鱼峰区为试点,联合当地检察院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公益诉讼和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重庆市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遗址保护部

(后勤物管处)

深入推进“红岩六大工程”,参与编制《重庆市“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保护规划》等,划定保护“红线”。承办2021“文物映耀百年征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试验地——红岩文化公园;推动成渝两地16个纪念馆建立合作。全程参与的《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整理:赵昀)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3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