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灵光
——由《秋叶草虫》看王雪涛早期小写意绘画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金兴明

08B20220719C1802.jpg

对于自然世界的喜爱,贯穿于中国自古以来的诗情画意中。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繁荣开放的唐代促成浪漫多艺的文人墨客将诗画结合。花鸟,从诗中入画,独立成科。五代及宋,“黄家富贵”浓丽璀璨,“徐熙野逸”清新淡雅,相映成趣地影响后世千年。时至二十世纪,画坛巨匠齐白石以大写意的纵横奔放,将质朴天趣的自然气息活泼泼地注入花鸟天地,独标高格。1933年,齐白石在一幅作品上题道:吾贤下笔如人意,羡汝成名鬓未丝。次年又题作:蓝已青矣。获此盛誉的即为近现代著名的小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他自幼热爱绘画,1918年,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专修科,自此踏上了绘画道路。1922年,考取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从王梦白。王梦白对华喦绘画技法钻研颇深,深得精髓,也将其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王雪涛。1924年,王雪涛与后来的人生伴侣徐兰贞同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为他们更名为“雪涛”和“佩蕸”。20世纪30年代初,王雪涛追随齐白石绘画题材及笔意,笔法几近乱真。根据他学画和师承的经历,可知王雪涛早期的绘画一方面受科班教育的影响,国画、西画技巧相互补益,同时注重塑形和写生;另一方面,王雪涛承继王梦白“速写”功力,非常擅于捕捉物象稍纵即逝的瞬间形态。在画法上,传统的没骨法和齐白石独特的写意风格,都对王雪涛的花鸟绘画产生重要影响。

王雪涛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螳螂、蝈蝈、蝴蝶、蜻蜓等自然界的小生命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描绘这些昆虫,往往采用工写结合,抓住物象的特征,以简练的线条勾勒轮廓,色墨结合突出明暗对比,神采和动态的表达出众。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秋叶草虫》是王雪涛1934年创作的绘画小品,从款识“信手拈来,自成天趣”可知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绘画技法已很有信心。从画作整体风格来看,没骨法运用得当,线条处理自然,借鉴西画的明暗对比,物象的特征以及一瞬间的动态捕捉精妙。

《秋叶草虫》构图简练,花卉从画幅右侧伸展而出,自然折曲增强画面律动,采用没骨法,仅用墨线勾出叶片的筋络,枝叶及花卉均施以淡彩,并利用水分的多寡表现出颜色的深浅渐变,从而刻画中秋日中花叶由绿及黄的变化。画幅中间的山石采用皴法,淡干墨侧笔勾出轮廓,再以浓墨点苔。画面左侧两只飞舞的蝴蝶和右侧枝头蓄势待发的螳螂形成呼应,完成了构图的平衡和画意的丰满。上面的斑碟全以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胸腹墨色略深,头和脚以墨线点出,翅膀以渴笔画出,干墨几点表现翅膀的花纹。下面的蝴蝶则是另一种画法,几乎不用墨笔,全以浅赭色表现,蝴蝶的翅膀用赭色提染,水分晕染出翅翼,形成立体的质感。画幅对螳螂的塑造与布局最妙,螳螂是草虫中最为活跃的,安排于画面中很有张力。王雪涛画螳螂用笔稳准,行笔快速,螳螂的姿态挺拔有力、一气呵成。他先用浅赭色画两翅,收笔轻而圆,随即点画出颈、头、刀臂;再用草绿色画中足及后足,最后点睛、画触角,螳螂眼小而突出,触角伸展得长且飘扬。螳螂的用色和花卉枝条构成的色块形成呼应和明暗对比。在空间布局上,王雪涛将螳螂栖落的空间留出来,也就是把躯干让出来,以突出它动作灵敏、腿长等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使草虫和画面都显得很生动。

王雪涛曾说:“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通过此件《秋叶草虫》,可以看出其小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源于对自然景物的悉心观察,绘画时一情一景已了然于心,发于笔端的是生动自然、形似神肖的花鸟草虫,在气脉一贯中洋溢着盎然生机与灵动神韵。

在创作上,王雪涛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在他笔下,花鸟的情态生机与心灵的精微感受是融为一体的,他以笔墨精妙的艺术表现力传达出对自然的感悟,这种亲民化的表达,也蕴含了文人画寓情于景的雅致,是笔墨技巧的高度提炼与文化修养的体现。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55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