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土陶:时代变迁下的坚守与传承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李涛 楚小龙 姚帅 张春燕

微信截图_20220805161745_缩小大小.png

微信截图_20220805161759_缩小大小.png

微信截图_20220805161807_缩小大小.png

从石器时代到历史时期,陶器一直与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考古出土的陶器,往往呈现的是其被废弃时的模样,而更多的信息随着时代的变迁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是谁以何种工具和技术制作了它们,它们又如何从制陶者的一端流转到使用者的一端?这些既是考古学中陶器研究的常见疑问,也是具有普遍研究价值的“大问题”。

手工制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解开上述问题的一把钥匙。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地仍在从事传统制陶的手工艺人已寥寥无几。而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镇,就是为数不多的仍然保存着传统手工制陶的地区之一。今年上半年,罗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罗志明等在罗山县境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在周党镇发现一处具有重要非遗价值的制陶作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博士李涛及其研究团队受邀赴罗山考察,旨在从陶器考古角度系统揭示该制陶作坊的历史价值与科学内涵。

经了解,罗山县周党镇一带的土陶制作技艺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代时,此处便设有窑厂。1949年,当地在民营陶器生产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周党陶瓷厂,属于县管局直属企业。1954年,该厂在付冲建成了第一条龙窑,1968年周党陶瓷厂改由周党公社管理,1977年在黄土岗又扩建起两条新龙窑,鼎盛时期曾有工人200余名,生产各类陶器100余种。1996年企业解体,后由部分老职工自发组织,利用原设备自产自销,至今仅有5名陶工师傅还在坚守,生产炖汤罐、盆、烧饼缸、水缸、火炉等日用陶器,也接受安徽等南方地区寺庙订烧“金缸”。这几位陶工师傅的祖辈自湖北黄陂来此制陶,他们从十几岁时便开始做学徒,三年出师,至今已从业50余年。

李涛及其团队调查后认为,罗山土陶的传统技艺被极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受现代工艺技术的影响甚微,是极为难得的中国传统制陶的“活化石”。现今制陶的取土点位于厂房后方的台地,当地人称“黄土岗”。取料前,将土壤多次翻晒,使之反复干燥、粉化。取土后,于邻近的人工挖掘水塘中取水,在厂房前铺有细河沙的空地处脚踩、练泥,去除杂质以及泥中的气泡,直至形成大块的泥料。最后,将泥料包裹,在保持湿度的同时,方便随时取用。

从制陶设施与制陶工具来看,周党镇陶工使用的陶车(轮盘)及其使用方式同考古学家李文杰根据《唐代黄堡窑址》中相关遗迹遗物复原的快轮装置高度相似,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也有相关记载:“车竖直木一根,埋三尺入土内使之安稳,上高二尺许,上下列圆盘,盘沿以短竹棍拨运旋转,盘顶正中用檀木刻成盔头冒其上。” 此外,一些陶拍、陶垫(陶托)等也与郑州大河村、蒙城尉迟寺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郑州商城、洛阳东周王城等商周遗址发掘出土的同类器物形态高度一致。

制坯方面,小型的罐、盆等采用一次拉坯成型的方式,而大型的缸则为手制,底、腹、口多次套接,制作时采用拍托术以成型,再经竹板刮削修整。小陶罐、水缸、“金缸”和火炉等器物根据购买者的要求,施加由“红丹”制作的釉。一些小罐施以白陶衣并刻花,也有小罐、花盆、“金缸”等器物上绘制有花朵状纹样。烧饼缸是近些年订购较多的陶器,器形的标准化程度很高,一般用陶制印模在缸的底部拍印叶脉纹、梳篦纹等纹饰,这为我们认识陶器表面纹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和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该制陶作坊在生产方面精细分工。据老陶工回忆,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制陶的各环节中均有专人负责。同时,也有产品专门化的特点,即特定陶工生产特定类型的陶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小罐均由谌志如师傅制作,盆均由谌伯清师傅制作,而大缸则由罗明全、谌伯成两位师傅制作。

陶器制作完成后,须自然阴干半个月左右,至指甲能按压出痕迹、手捻无粉末脱落,便可装入柴窑。制陶作坊原有的三条龙窑,均已废弃。现如今使用的陶窑建于2011年,由陶工谌志如设计并请人建成,从形制上看属于平焰窑。柴火窑烧制一次的时间为三天两夜,师傅根据火焰的颜色判断、控制温度。烧窑的木柴,一次的购买成本在1600元至2000元。

烧窑结束后,待窑内自然冷却后方可开窑。开窑当日,所有陶工师傅都会到场,清点烧坏的陶器,相应损失由经营者负责。6月5日,我们有幸见证了一次开窑,共烧制陶器818件,包括小罐170件,烧饼缸150件,小缸18件,盆480件。烧成的陶器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周边县市乃至山东、安徽、湖北、浙江等地。部分陶器如烧饼缸为来单定做,单个售价在60元至70元,而小陶罐的售价仅几元,盈利仅能满足陶工家庭日常开销。

周党陶瓷厂不断落寞的历程,也是社会和时代变迁的缩影。在现代工业的冲击和市场需求的压缩下,如今陶工师傅生产的陶器从种类上来看,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伴随着不锈钢和塑料制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非日用陶器逐渐在周党陶瓷厂的产品中占据较大比重。陶工师傅也从过去令人艳羡的高收入群体,变为仅能靠此维持生计的手工艺人。倘若继续维持现状,传统制陶工艺将随着这一辈人的逐渐老去而面临失传。如此,作为传统技艺活化石的罗山周党土陶制作技艺,亟须我们投入力量加以研究、保护、传承与发展。

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罗山土陶制作技艺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是沟通研究者与古代手工业生产活动的一座重要桥梁,“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更为研究时代变迁中的陶工家族史、身份认同、集体记忆,提供了“活材料”。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罗山土陶的工艺和设施如今依旧保存完好,制陶和用陶的“黄金时代”依然活跃在陶工的记忆之中。以此为契机,系统梳理、阐释其文化价值,为发掘传统制陶的内涵提供大别山案例。

在罗山土陶的传承与发展中,我们建议留存其原生态的生产模式,以坚持传统技术为核心,将市场化与传统化有机结合作为目标,更深层次地记录、保护罗山土陶的制作技艺,同时引入现代设计、研学教育等业态进一步拓展罗山土陶产业链。这既是守护文化基因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3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