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珍本《装潢志》的前世今生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徐战

微信截图_20220805112748_缩小大小.png

《装潢志》是一部论述中国书画装裱的专著,为明代周嘉胄所著,在业界广为传颂,时至今日仍被奉为圭臬。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古籍《装潢志》,应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单行本,无论从版本学还是历史文献的角度考量,都值得珍视。

作者及版本  《装潢志》的作者周嘉胄,字江左,江苏扬州人,大概生活于明万历、嘉靖年间。据《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记载:“万历十年(1582)生,约顺治十五年至十八年(1658-1661)间卒。”其生平事迹大多语焉不详。《中国人名大辞典》录周氏词条:“惮二十余年之力,为《香乘》一书,采摭极博,谈香事者必以是书称首焉。”(《香乘》一书,收录于《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等书籍)其中只提到周氏善于香道,但对装裱之事没有只言片语。

山东博物馆所藏《装潢志》一册不分卷,乾隆丁卯年(1747)汪氏求是斋刻本。王献唐墨笔题写书签“翁氏石墨书楼旧藏本”,版式为左右双边,双鱼尾,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一字。全书纵26厘米,宽17厘米,书衣为黄褐色宣纸,扉页棉连纸,正文连史纸。书尾部刊“乾隆丁卯七月桐乡汪氏求是斋校刊”篆字。

《装潢志》一书初刻于何时,无从可考,其单行本传世罕见。据《善本书目征求意见稿》著录,求是斋《装潢志》是全国仅有的单行本,孤本也,其版式阔大,字体端庄,刻画精细,墨黑如新。收录《装潢志》的丛书有《昭代丛书》《学海类编》《述古丛钞》《梅冈集古》《藏修堂丛书》《翠琅轩丛书》《艺术丛书》《芋园丛书》《美术丛书初编》《画论丛刊》《中国画论类编》等,其依照的是何版本,无考。当代美术教育家俞剑华先生在《中国画论类编》下编中,也曾收录此文,亦称引自《美术丛书》本,但与宣统三年风雨楼编印的《美术丛书》比对,则多处有异,并有七节省略。

书画装裱理念  中国的书画装裱历史悠久,有关书画装裱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论书表》,其后陆续有散见于画史、画论中的论述,例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等。唯《装潢志》是一部较系统全面介绍书画装裱的专著,自然也备受业内人士的推崇。古籍装潢研究专家杜秉庄评价《装潢志》和《赏延素心录》说:“篇幅不长,但都精而不苛,简而有要,法尽精到,悉有成效,诚墨宝金汤,绘事干城,是中国明清两代装潢技艺的宝贵总结。”《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说:“是书论述精到,非多年寝馈此道者,难以擘肌分理,言之成理,洵为佳构。”

《装潢志》全书共分为四十二小节,分别为: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妙技、优礼良工、宾主相参、审视气色、洗、揭、补、衬边、小托、全、式、镶攒、覆、上壁、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囊、染古绢托纸、治画粉变黑、忌、手卷、册页、碑帖、墨纸、硬壳、又方、治糊、用糊、纸料、绫绢料、轴品、佳候、裱房、知重装潢、纪旧、又、题后、裱背十三科。内容精辟,深入浅出。

作者认为:“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装潢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书画的寿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装裱过的书画,更有利于保存收藏。一件成功的裱件,必定是技艺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书画经过装裱,也不是一劳永逸。到了一定年限,还需重新揭裱。他还形象地把揭裱书画比喻成“古迹重装如病延医”。揭裱的过程,就是实施手术的过程,要对画心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病况制定相应对策,所以装裱师也被称为“画郎中”。周氏说“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言之凿凿。对待一件书画作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呵护,这也为后人树立了标杆,意义深远。

周氏提出“朴于外而坚于内”的观点。外,指画心四周的装饰;内,指托纸与覆背纸。裱件的外观固然重要,但应将保证书画肌体的健康放在首位。在选材时,以洁净、有韧性的纸为上。这与张彦远“勿以熟纸背,必皱起”;米芾“纸上书画,不可以绢背”的观点不谋而合。“朴于外”,只是相对而言,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朴素单调的配料,而是应和画件本身的题材尺寸恰当吻合。书画装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它集造型、色彩、材料、装潢、线条于一体。装裱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还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修养的差别往往决定一幅作品艺术水准的优劣,正所谓功夫在诗外。“朴于外而坚于内”,从另一个层面揭示出装裱师内外兼修的素养。

“裱以糊就”。浆糊的制作与运用,是书画装裱中的关键步骤。怎么才能使浆糊无虫蛀、不霉变、黏而无性并适度,是人们不断探寻的一个难题。在唐代,有人发明将熏香末加进浆糊以驱虫,清代人用陈天水加飞面发酵后煮糊去性,近代人则将冲制的浆糊浸泡在冰凉的水里,放置冰窖,起到杀菌、失性的作用。周氏在《治糊》一节中,介绍了用花椒汤加白矾、乳香制糊的方法。周氏所说“良工用糊如水”的实质,即为均匀地调配浆糊,依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做出调整,灵活掌握,而不是生搬硬套。

对装裱时机及气候的把握关系成败。周氏认为:“不药当中医,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没有好的装裱师,宁可不去装裱,也不冒风险把东西毁了。正如古人所言:“审其思,施其巧。”科学严谨的态度是一件作品成功的精髓。古人对气象是充满敬畏的,周氏在此书中专门编撰“佳候”一节,阐述和书画装裱的联系。“已凉天气未寒时,是最善候也。”并在“上壁”“下壁”“治糊”“硬壳”等小节里多次提及气候对装裱的影响。

收藏及题跋  求是斋本《装潢志》流传有序,名家迭藏。除去版本、文献价值,此书历经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现代著名版本目录学者王献唐的递藏与题识,更显珍贵。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人(今北京)。清代书法家、诗人、金石学家,著述丰富,喜题跋。曾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五十六年(1791),翁方纲出任山东学政。在济南任职的两年中,编订了《通志堂经解目录》等多部专著。翁氏所题《铁公祠记》石刻,至今保存于济南大明湖内。《装潢志》全书共有四处翁氏手记,书根部题“装潢志”三字,扉页墨笔书“装潢志 此人在王弇州之后 万历后某年所作”。书背中部墨笔书“全”字,正文第九页天头题十二字墨笔行书。钤“大兴翁氏石默书楼珍藏图书”朱文印。

王献唐,(1896-1960)号凤笙,山东日照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金石学家,博学多才,被称为“百年来罕见之学者”。先生精于版本的鉴赏,校勘题跋,随性而为,却字字珠玑。此本《装潢志》经王献唐收藏并考证题跋。附跋曰:“求是斋本装潢志流传极鲜,又经翁覃溪收藏题识,致(至)可爱玩。书出渠丘高淑性家,高为潍县宋晋之馆甥,宋氏身后,遗籍悉以归之,此殆晋之先生旧物。昔年高氏家中迭遭兵燹,书册碑帖损毁泰半,此似经水溅湿,乃劫后所遗。不欲重装,以书根为覃溪手写,恐致伤毁也。二十五年六月收越二月雨淴篝灯记王献唐。”钤印三方:“三家邨人”朱文方印、“献唐长物”朱文方印、“献”白文方印。

王献唐先生题跋中提到的高淑性,乃潍县宋书升的女婿。宋书升(1842-1915),字晋之,号旭斋,潍县人,光绪年间进士,著述宏富。他的藏书多来源自山东一个很有名的藏书家李文藻。宋书升晚年寓居女婿章丘高淑性家,其手稿及藏书皆为淑性接管。淑性去世后,后人将其藏书尽售予济南大布司街敬古斋,王献唐先生重金购置,其中包括宋书升所著的诸多书稿。《装潢志》赫然在列。

研究成果  《装潢志》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引发当今学者的普遍关注。据粗略统计,为此书做过校勘注释的有:杨正旗《〈装潢志〉标点注释》(山东美术出版社,1987年)、杜秉庄《书画装裱技艺辑释》(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冯增木《中国书画装裱》(增订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等,其中杨正旗所著《〈装潢志〉标点注释》即是以山东博物馆所藏《装潢志》为底本的研究成果。另外还有一些单独论述此书的论文,在此不一一赘述。以上提到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文字内容的注释校勘,而且还有以专业的眼光致力于书画装裱技法的辨析和延伸,使我们对《装潢志》的内涵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理解。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3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