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需有方,有方必备器。自古以来,便有不同的香具和香料配合使用。学界对香炉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宋代及以前。从汉代到宋代,香炉的造型历经了几次大的变革,每一时期都会出现一个相对有特色且流行的炉种,如汉代的博山炉,隋唐时期的鹊尾香炉和金属香球,宋代仿古、仿生瓷炉等。海南省博物馆藏鼎式香炉年代主要为明清,这些香炉不仅材质多样而且釉色及装饰丰富,很好地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技术以及人文意向。
在仿古造型的香炉中,鼎式香炉最为常见,其形制由商周时期青铜鼎的造型演变而来,大多去除了青铜鼎繁缛的装饰。鼎最初时作为烹煮和盛贮肉类的器皿使用,到了周代,则被视为传国重器、旌功记绩的礼器及国家权力的象征,成语中“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等方面的引申义。鼎式炉沿袭了青铜鼎的造型风格,一般圆形鼎式香炉配三足,方形鼎式香炉配四足,同时在器物口沿上配冲耳,体型比商周时期青铜鼎更加精致小巧,又不失古朴秀丽的美感。
馆藏鼎式香炉
明代青白玉琴炉(图1) 直径5厘米,高3.5厘米。鼎式玉炉,无款识。
明代龙泉窑花卉纹双耳三足炉(图2) 耳径6.7厘米,高6.4厘米。通体施青釉,腹部有暗花装饰。另附一镂空网格纹银质器盖,入藏时注明为19世纪日本制配。
明代铜鎏金狮钮双耳三足熏炉(图3) 高20厘米,耳径17.2厘米,腹径9.9厘米。炉身六方形,两侧对称置朝冠耳,腹部微鼓,分六组出脊,每面饰菱花形开光,开光内錾刻细密的珍珠地,浮雕团寿,寿字外围以各种祥瑞花果;肩部饰三重莲瓣,颈部饰开光花卉纹,口沿立面阴刻回纹。盖面镂雕缠枝四季花卉纹,并錾刻细节,盖顶菱花形开光,上以瑞狮戏球为钮。炉腹下承三兽首足。
明代绳耳四足铜炉(图4) 高13.3厘米,腹径11.5厘米。此炉口沿对铸绳纹,颈部一侧铸有“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炉形素雅,造型精巧,体形端正肃穆。
清代青白玉龙钮兽面纹双凤耳四足炉(图5) 宽13.2厘米,高23厘米。鼎形,由顶盖与炉身、木座三部分组成。以整块青白玉磨制雕琢而成,上下子母盖口,盖面雕莲瓣等纹饰,透雕龙形盖钮,香薰左右双耳镂雕凤耳。器身外面浮雕夔龙纹,两侧设有铺首衔活环,下承四个兽首蹄形足,配红木如意纹底座,底座镂空雕成。通体纹饰仿青铜鼎形制而作,十分精美。
清代“大明宣德年制”款掐丝珐琅花卉纹双耳三足炉(图6) 高22.2厘米,口径23厘米。此熏炉由鼎形香薰及木座两部分组成。熏炉以精铜为胎,通体以蓝色珐琅为地,饰以深蓝、深红、绿、白、黄等彩色缠枝莲纹,下承三乳足,器身外底中铸“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底配红木如意纹底座。
清代紫檀木镂雕鼎式香熏(图7) 宽15厘米,口径6.5厘米,高18.2厘米。主体呈方形鼎式,器盖、器身镂雕。器盖方拱形;器身口部方形,腹部起两耳向天,腹下承四足,其下有底座与器身相连。该香薰镂雕造型灵动,似太湖石般极具“皱、漏、瘦、透”之美,又似云烟散逸缥缈。
清代豆青釉暗花狮钮瓷香熏(图8) 长22厘米,宽11厘米,高33厘米。方鼎状。盖沿平折,盖顶正中有一狮子形钮,口中空可出香,狮钮下盖壁镂双钱纹。器口方唇折沿,束颈,颈部两侧设置有双桥耳,器腹略鼓,腹部两侧有兽首,平底,四兽形蹄足,下承四足木座。器盖及炉身通体绘暗花草叶、花卉纹饰,工艺细腻。
清代刻龙纹铜香炉(图9) 高12.3厘米,耳径11.6厘米,腹径12.8厘米。颈部及炉身錾刻云龙纹,圜底刻有“大明宣德年制”仿古款。炉形素雅,造型精巧。
清代黎族彩绘独木三足香炉(图10) 高28.5厘米,口径17至20.4厘米。此香炉是放置于神案前的祭祀器具之一,造型似鼎,中空。平沿,施黄彩,颈部一圈绿彩下有白色花纹;左右两侧各设一个雕龙纹彩绘炉耳,高高耸起;腹部正面浮雕“寿”字装饰;腹部下方有莲瓣纹。整件器物造型古朴,雕琢精美。
鼎式香炉用途探讨
香炉作为焚香器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材质与功用也在不断丰富。宋以前香炉主要用于熏居室以除臭秽,净杂念使精神集中,对神祇上香表示敬意等方面。到了明清时期,香炉和文房用具成为书房中比较固定的组合。
鼎式香炉主要用于熏香、取暖、宗教活动,抑或用于陈设增添文人意趣等。但具体到每件香炉来说,在离开了实际使用的场所之后,就难以确定其具体功能,只能根据香炉的形制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推测。
上述清代黎族彩绘独木三足香炉(图10)是海南黎族先民放置于神案前的供器之一。供器一般由香炉、烛台和花瓶组成,以数量上的多少形成五供或七供。黎族是世代生活在海南岛上的民族,受汉化影响后使用供器,但依然擅长就地取材,此香炉是整块独木雕琢而成。在实际使用中这件香炉的形体不大,腹径小于口径,所占的地方也不大。
上文中介绍的明代青白玉琴炉(图1)、明代龙泉窑花卉纹双耳三足炉(图2),尺寸均较小,可能用于文房。明清时期文人们读书弹琴,习惯先焚一炉香,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琴炉燃香一次一支。炉体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
明代铜鎏金狮钮双耳三足熏炉(图3)、清代青白玉龙钮兽面纹双凤耳四足炉(图5)、清代紫檀木镂雕鼎式香熏(图7),这些香炉器型较大,制作精致,纹饰优美,笔者推测这几件香薰炉可能并不作实用器具,或许就是作为观赏的陈设品,也可能是供文人珍藏的收藏品。
其余香熏、香炉既可以用于房间,也可以用于供奉。明清时期,一般的家族都有神龛或佛龛,供奉祖先或神佛,这些香炉可以作为神龛和佛龛前面的供奉器具。
综合古籍中的记载与现代工具书中的解释,熏炉更偏向于生活用品,可用于室内熏香和取暖;而香炉则更偏向于文化用品,除日常生活中的熏香熏衣等功能外,还用于陈设(宗教祭祀、装饰)、把玩。以上所述香炉的用途,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的,不一定是这些香炉原本的用途。
海南省博物馆藏鼎式香炉不仅有清代少数民族使用的供器,更多的是基于夏商周礼器的创新作品。这些香炉是传统造型的延续,又具当朝特征。如鼎式炉的底部没有留孔,多作炉盖镂空,就是吸收了宋元时期的造型艺术成果。这批鼎式香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香具及香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