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位于山东潍坊市奎文区虞河路西侧虞河南岸,是由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牧师狄乐播于1882年集资修建的。1900年,乐道院被义和团义民烧毁。1902年,狄乐播利用“庚子赔款”等资金,重修并扩建了乐道院。建成后的乐道院,被南北走向的甬路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分为小学部、女生部、医院和道学院等;西半部分为男生部、科学馆、礼堂、食堂、运动场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将乐道院改造成集中营,用于关押美国和英国等侨民。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集中营内侨民被全部解救回国。新中国成立后,乐道院医院逐步发展为潍坊市人民医院,学校部分被潍坊市广文中学使用。2019年,获批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9月,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开馆。
文物构成
潍县乐道院现包含的文物建筑有十字楼、专家1号楼、专家2号楼、文美楼、文华楼、关押房。
十字楼 坐南朝北,砖、木、石结构,地上三层,半地下一层,三角形木梁架,红色机制板瓦屋面,马鞍形盖脊瓦。平面呈十字形,东西总长41.2米,南北宽总36.7米,高13.4米,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建筑北立面施青砖砌筑前厦,门楣石内楷书题写“乐道院”;前厦前端设东西向十级双跑青石台阶。屋面十字相交,屋顶上置青砖砌筑烟囱八处。屋面排水利用铁皮檐沟、落水管将汇集的雨水有序排至地面。墙体青砖砌筑,山墙为封火山墙,山墙顶部设混凝土压顶一道;墙体下碱为青方整石砌筑,亦为半地下室外墙,下碱顶皮设置腰线石。前厦西侧外墙下碱处设置奠基石,内书“1924”“医院”等文字,显示了十字楼的建筑年代和功能。内墙红砖砌筑,白灰墙面。室内布局为内置走廊式,走廊呈十字交叉,走廊两侧为诊室或病房。一二层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三层为木楼板地面,施红色油饰。正门为带上亮对开玻璃木门,门洞上发平券;内门形式多样,多为带上亮单开或对开玻璃木门。墙体外围开瘦高窗洞,顶部发青砖平券,内置带上亮上下提拉玻璃木窗。屋面施老虎窗六处,内置对开玻璃木窗。十字楼内有钢筋混凝土楼梯三处,其中室内楼梯两处,主楼梯位于室内走廊交汇处西南角;室外楼梯一处,位于建筑西南角,与主楼梯一二层间休息平台相连接。
专家1号楼 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地上两层,半地下一层,东西两侧设有阳台,正立面沿建筑中部轴线呈左右对称布局形式。其东西总长16.32米,南北总宽13.05米,建筑檐高7.10米,总高10.87米,建筑面积441.00平方米。建筑屋面为中国传统庑殿顶样式,铁皮瓦屋面,“∧”形盖脊铁皮瓦。木质梁架,檐部设直椽,出檐680毫米。檐口环绕铁皮檐沟,雨水通过水斗经方形落水管排出。东西两侧阳台采用两根砖柱及两根木柱支撑,二楼阳台安装木质护栏。一二层室内均做板条吊顶,墙体青砖砌筑,室内白灰抹面;地下室黑色花岗岩料石砌筑。建筑台基采用青条石砌筑,花岗石踏跺。一二层室内地面为木地板,施红色油饰;地下室为三合土地面。外门、窗发木梳背券,门窗均做包边装修,窗为上下提拉式或对开玻璃木窗,外门为带上亮玻璃木门,内门为单扇无亮木门。专家1号楼设有三处木质楼梯,连通各层,其中一处正对入户门,为本建筑的主楼梯。地下室通过西北角、东北角青石台阶与室外相通。
专家2号楼 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地上两层,正立面沿建筑中部轴线呈左右对称形式。其东西总长23.32米,南北总宽15.92米,建筑檐高8.94米,总高11.67米,建筑面积643.60平方米。平面大体呈凸形,前凸部分为楼梯间。建筑屋面为铁皮瓦屋面,“∧”形盖脊铁皮瓦并设有三座通风口。木质三角梁架,檐部设平椽,增大屋面出檐尺寸。檐口环绕铁皮檐沟,雨水通过水斗后经方形落水管排出。墙体青砖砌筑,顶部设灯笼檐,下碱水泥砂浆抹面;室内白灰抹面。建筑四周砌筑19根青砖扶壁柱,增强建筑整体稳定性。外门、窗发木梳背券,外门为带上亮玻璃木门,内门为单扇无亮木门,窗为上下提拉式或对开玻璃木窗;室内做板条吊顶。一层室内为青方砖地面,二层室内及阁楼为木质地板。楼梯为石质楼梯,石板底部设楞木,增加石板的抗弯性能。
文美楼 坐北朝南,砖、木、石混合结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南北总长 18.84 米,东西总宽 15.04米,建筑檐高7.36米,总高 13.35 米,建筑面积 444.37 平方米。屋面借鉴中国传统四角攒尖顶式样,顶部设宝葫芦宝顶,红色机制板瓦屋面,马鞍形盖脊瓦。木质梁架,檐部设平椽,增大屋面的出檐尺寸。檐口环绕铁皮檐沟,雨水通过水斗经方形落水管排出。建筑屋面设四座烟囱,通过烟道与室内壁炉相连接。地上二层建筑墙体采用青砖砌筑,裙房顶部设双层菱角檐,南侧阳台采用三根砖柱支撑,内墙面为通体白灰抹面;地下室为黑色花岗岩料石砌筑。外门、窗发木梳背券,门窗均做包边装修,窗为上下提拉式或对开玻璃木窗,外门为带上亮玻璃木门,内门为单扇无亮木门,室内做板条吊顶,二楼阳台安装木质护栏。室内设两处木质楼梯。文美楼西南角设置地下室入口,砌筑青石台阶以通其内。室内一二层为木质地板,地下室为三合土地面。
文华楼 坐北朝南,砖、木、石混合结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东西总长22.97米,南北总宽17.5米,檐高 7.59米,总高12.69米,建筑面积 581.55平方米。建筑屋面借鉴中国传统歇山顶式样,红色机制板瓦屋面,马鞍形盖脊瓦,三角形梁架,两山处檩木悬挑出山墙,端头钉木质波浪形博缝板,小红山处青砖砌筑,西侧山墙置圆形木质百叶窗,东侧对称布置三角形木质玻璃窗。建筑屋面出方形青砖砌筑烟囱两座,其下设壁炉。檐口环绕铁皮檐沟,雨水通过水斗后经方形落水管排出。墙体外立面青砖砌筑;一层窗洞上出二道直檐腰线,环绕主体建筑一周,二层檐口出抽屉檐;内墙红砖砌筑,白灰抹面;地下室为花岗岩料石砌筑。建筑外围窗形式多样,以上下提拉式玻璃木窗为主,间或设置半圆对开券窗。外门为带上亮玻璃木门,内门为单扇无亮木门。文华楼设木质楼梯两处,其中一处正对主入户门,另一处通往地下室。文华楼东北角设置地下室入口,砌筑青石台阶以通其内。室内一二层为木质地板地面,施红色油饰;地下室为三合土地面。
关押房 分南关押房和北关押房。南关押房10间,北关押房12间,从东至西呈倒“八”字形布置。关押房红色机制板瓦屋面,木质三角梁架,青砖墙体,室内白灰抹面,玻璃木门窗,青条砖铺砌地面。
建筑特点
“间”“栋”“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基本组成单位,空间布局为中轴对称式。有别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乐道院早期院落虽以中央甬路为基准线进行空间布局,但又不完全中轴对称,体现了自由、灵活、实用的特点。乐道院的单体建筑体量大,室内外的空间相对独立,更强调建筑的空间组成和使用功能;且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要求较多,建筑形式着重于形体美观和各部分比例协调。
乐道院在设计建造时,根据建筑本身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并对西方建筑文化加以吸收、利用并优化、革新,使之更好地融入整个建筑体系中,其中西结合的建筑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如十字楼主体建筑正立面沿建筑中部轴线呈左右对称布局形式,但其中间突出,两侧逐渐后移,体现较强的层次感;窗户具有巴洛克式建筑的风格;屋面为中国传统庑殿顶或歇山顶式样,而屋面采用镀锌铁皮瓦或红色机制板瓦建造等。
如今的乐道院,已经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对乐道院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